禅刊主页1996年度第一期禅行于闹市房林
 

禅行于闹市房林

朗辉

无独有偶,我也是一个爱散步甚笃的人,且有近三十年不变的散步习惯。读廖岚小妹妹刊《禅》第二十五期的《散步》小文,顿觉源出同心,倍感亲切。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可谓“弹指一挥间。”纵有千感万叹,却无实彻大悟,更难溢于言表。

须知“参禅非易事,况复是吟诗,妙处何处说,悟来方得知。”把散步作为参禅,不失为一绝好的方式。然其中禅机的顿现,是那样的“至玄至妙,非言所及。”然而综合自己三十余年的思忖,也不乏许多真情实感,可与廖岚小妹妹分亨,与同行者共修。

自己散步的习惯究竟始于何时,已无准确年代可考。恍惚中只记得因一次难耐的寂寞,踏着太阳的余辉,只身钻进一片无人涉足的竹林。初时,只感到晚风吹拂,竹叶摇曳,令人顿生一丝惬意。当时虽无“入深山,住兰若, 岑岭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 ,阗寂安居实潇洒”的深刻感受,但因密友远行而留给我的寂寞却一扫而光。夜幕悠地降临,双眼失去观物的功能。心却以一种自己从未感受过的速度不断扩大,超越了竹林,包容了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仿佛整个宇宙间,除了自己一颗仍在跳动的心以外,什么都没有剩下。这种愉悦的感觉虽未能持续太久,但出得林来,已是夜静人阑。后来友人问我那次独自散步的真实感觉,我蹩脚地描述为:犹如从太空中旅行返回。再后来自己皈依佛门,潜心学禅后,方知此为禅的境界。但从此,自己散步的脚印就款款地留在了田野山林,乡间小道,甚至混杂于房林闹市,车水马龙之间。

上学进城至今,告别了田野山林,大部分时间均置身于甚嚣尘土,聒噪房林之中。其间虽也游历过名山大川,原始森林,但终是趁假旅游,偶尔为之。平日里用于调节心态,恢复劳顿的方法,仍是不花一分一文的散步。

闹市中散步,当又别是一道风景,更需超然的态度。上学期间,我散步的时间都在中午饭后。周围的同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午睡的习惯。睡不着的我,扔下饭碗便朝着市中心进发。奇怪的是,每当跨出校门,融入省会人海车流之时,心中顿生一种踏上归家路的感觉。喧闹的人声,车喇叭声充耳不闻,现代城市特有的绚丽色彩也视而不见。此时的我,只有一分从容,一分闲暇,一分清静,一分沉默。双脚迈着缓缓的步子,两肩扛着空空的脑壳,让路人见了常以为是从精神病院里逃出来的病人 。不搭理任何人,不搭理任何事物的我,驾着一副飘然的躯壳,依习惯在城里最中心的地方折身,顺原路返回。俟同学们起床时,我早已端坐写字桌旁,下午的学习因散步而效果极佳。久之,同学们称我为“午游神”。

工作后,散步的习惯丝毫无改,但因作息安排之故,散步的时间改为每日晚饭后,风雨无阻,四季不变。此时的我,比学生时代更忙,更累,更多应酬,更多烦怨。但只要踏上散步的路径,我便回到另一个世界:不忙,不累,不应酬,不烦怨。散步足迹所到之处,仍不免是车站码头人声鼎沸的去所,或商场林立歌舞升平之闹市。但人潮中的我却能做到“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把持着自己“散步就是散步,不看日落,不观灯火,不听吵架,不凑热闹,不想问题,不买物购物--闹市求静”的原则。正如廖岚小妹妹所说:“在宁静中抛开尘世烦扰,迈着从容的步调,在难得的自在中领悟禅的思维。”每次散步的优厚回报,不仅仅是筋骨松驰,劳累顿消,更重要的是身行于闹市,心归于我佛,于冥冥的意念中,排除一切外在的干扰,潜心去验证“我心即佛,佛即我心,世界万事,客体主体,佛我僧俗,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非是我心幻化的结果。”这一难得的禅悟。

长期禅行于闹市的散步,最大程度地造就了自己不喜不嗔,随遇而安,待人谦和,处变不惊,寡名薄利,与世无争的平和性格。自认为与身边众生相比,虽未成惊天动地之朽,永垂不朽业绩,但时时有脱离苦海之望,刻刻有领略人生之门。

无奈人生苦又短,只缘诸君为修行。常有亲朋好因世事烦扰求解,我都愉快地邀请他们:“走!散步去!”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