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5年度第五期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
 

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

黄小霞

编辑您好!

看到您们的征文,不知这种书信形式可否,这是我刚给朋友的信,他才踏入社会,面对社会的纷扰,一时有些迷茫,我因为也经历过他这个过程,所以就把自己的所得写给他了。今寄去,更望你们替我指正,不知我的思路对不对,感谢您们的刊物,感谢您们给我指导!

一切都好!

黄小霞

97.7.23

悟行:

我的字的有点儿变化吗?从写《天上人间》那首诗开始的,诗想好后,准备写下来,一写就是很大很胖的字。
刚才看到书上有句话:有容乃大。我很愿意用这句话来解释我的字写大了。

我现在是有很多话在心里想说又说不完全的感觉。这人间让我又欢喜又留恋:我喜欢我是一个人,又长到了今天,而且还要继续长下去;我也喜欢除我之外还有大家,这里面有我的爱人、朋友和不认识的人。如果降临人世的时候是被迫的,但今天人世的酸甜苦辣我说我愿意痛饮一回。

我的小猫碰开纱门,头进来了,尾巴被小狗衔住,等着我去解救。它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生存带给我的快乐。众生都在相互鼓励着活下去。是的,活着是好的,而且目前更美好。

记得刚刚上班时,我坐在宝塔所那个小小的房间里,凝望远处的天空,遥望着那片片白云下面有洁净的理想之国,它能看见我对它的热爱,而我被高楼大厦挡住了视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渐渐摆脱了这种束缚,美好的理想不能成为束缚自己的东西。也许我懂得了,如果我继续那样分裂下去,我所学习的超凡脱俗的理念将缠缚住我在世间旅行的脚步。而世间的路总要走的,来到世间,不要说痛苦。来人世,是来学习欢乐的,所以,一个成年人要做的是拿起锄头,撒播种子,而不是哀叹荒芜,在梦中寻寻觅觅。我觉得自己的成长关键在跨越这一点,从一个寻寻觅觅的感伤者,变成一个只顾耕种的农夫。

所以,当心的源泉启开,哪里荒漠没有绿洲呢?又何需渴望清风来抚,甚至经书来安慰呢?当你从经书里拿到了一把锄头,你便可以合上经书了。

从形式中走出来。众生平等是不是说的就是形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既如此,我为什么不能把身边的人看成是一棵小草呢?你爱小草吗?那你为什么不爱凡人呢?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喧嚣的人群,不过是风动树叶沙沙作响;炽热的欲望,不过是夏日蒸蒸日长的万物;夏雨冬雪,不过是要完成一个四季的轮回。你哭我笑,是生命的过程,谁说谁高雅,谁又能说谁庸俗呢?你注视着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保持自己的清纯,你不是“春风化丝雨”吗?夜深人静,飘来一曲“祝你平安”,不是寒山寺的钟声吗?你的错误被别人包容时,你没看见弥勒佛的大肚吗?

我在这烟火燎绕的人间,发现了与理想的契合点,找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应该站立的位置。我包容别人,我就是大山。我不索取,我是白雪。我做所有能为别人做的,我是甘泉。我看这个世界,几分原谅,凡分怜惜,几分祝愿,这时就感觉自己象起伏绵延的沙丘曲线,不必再向梦中寻找白云草原。要把自然人和社会人分开讲或许是为了解释某个问题暂设的名目,社会人被包括在自然人里面,它们是一体的。认同它以后,你可以发现社会也是一座大山,有无限的风光景致,青山绿水。正因为我们认同了它,就看不到它的险恶,其实它跟社会一样不是充满险恶的吗?只有自己的心先安静下来,世界才会安静下来。我们不能妄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安静自己的心。为什么鸟叫声就比人闹声好听呢?也许鸟感到它们自己很吵,倒喜欢听人的叫声呢。其实鸟的声音也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才那么婉转的。所以,生活在尘世,我们要认同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才能在此基础上谈超脱,打成一片。不要将自已的理想与社会对立,只有统一,才可能向前迈出步伐。

不知你现在是不是需要这样的思考,因为这曾经是我经历过的问题,经你提起,今天才总结了一下,又有收益。人类就是这样相互撑着往前走吧?也许你某天很消沉、失落地走在大街上,但你的一个眼神、或背影、或动作却给了另外一个陌生人某种启迪,某些感想。所以怎好判定我们生命当中哪一分钟有意义,哪一分钟不应该呢?发生的都是应该发生的,纠结在孰是孰非的枝节上,永远是是非非。抹不掉什么,也添不上什么,只有驻足,回首一望,那才是岸哪!

我突然间谅解了这个世界的一切。

摘抄诗句共勉:

青山随地佳,

岂必故园好。

但得此身闲,

尘寰亦蓬岛。

95721

另:7月24日黄小霞居士又来信说:

……我平时爱将心得记下或画下,也想过投出去,但十有八九会落空,就象一个人真诚痴情地倾诉,却不知听者是谁,谁又会听。……我很高兴,因为“征文”的本身,不象一般征文那样冷冰冰,它尊重人,它好象一下子站在我的对面,问我:你有写的东西吗?可以给我看看吗?……

随信附上我的画。不知我这样向您们表达感情合不合适,但我是真心的。因为是“禅”教会了我喜悦,我是高兴的。当这种感情抑制不住时,我爱将它们引向我的手,拿着笔,然后流出来,所以画了不少这类的小画,很想送给你们瞧瞧,谢谢您们!再见!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