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5年度第三期读者来信的答复
 

读者来信的答复

广东许志超居士来信说:

“我目前最大的困惑是对‘名’执著得很。因为我现在的工作是在单位饭堂做厨师。单位办了一间学校,平常开饭的人有学生和职工,对于学生们的歧视,我很自卑,为什么辛辛苦苦的劳动还不受人尊重而遭白眼呢?我忍受着,好好工作,尽量提醒自己好好对待别人,不管人家怎样对待自己。但我的心情常常是很郁闷的,脸上肯定不会使人容易接纳,这真不敢说自己是学佛的人啊。佛的慈祥在我脸上无影无踪,真惭愧!

我白天上班,晚上读电大。开头,我与同学们是谈得来的,但日子一长,我便不想跟他们交往了,因为他们大多数有好的工作,而我是做饭堂的,自卑心和虚荣心的作怪,使我成为了一个孤独者,连话都不愿说了。我很困惑:怎么我学佛修行越来越退步了,自己的心胸是何等的狭窄啊!”

本刊编辑部作答:

“许志超居士,能对自己在生活中流露出的心态作如此严格的反省和觉照,并能生起惭愧心,这十分难得!如能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观察思维,那么您的烦恼将烟消云散。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一个佛教徒对这个问题是应该是十分明确的:不在舒适的工作,不在优厚的报酬,也不在别人对你的艳羡与赞美……,这些都是外在的,都靠不住。真正使我们的生命光辉可贵的是我们内心的智慧安祥,是我们对社会人群的无私奉献,是我们为善不倦、日新又新的精进精神。所以佛教徒应该是最自信的(虽然不是自大)、最欢喜的,因为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义。一个人被别人小看了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自己小看了自己。

您说得很对,自己的心情郁闷自卑,脸上一定不会有好景象,如此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了。反之,您如能充满信心,则一定是光彩照人,那时我相信,您身边的人不仅不会小看您,反而会主动亲近您呢!

最后赠您两句话:独立不倚(不倚于外在境缘的逆顺),受命不迁(不迁于对三宝的信仰,对佛法的实践)!

天津塘沽唐明翰居士来信问:

“《金刚经》的四句偈到底指哪四句?”

本刊编辑部作答如下:

唐明翰居士,按我们的领会,《金刚经》中反复提到的“一四句偈”、“四句偈”并不是定指哪一个偈子,而是泛指。因为出现“四句偈”的地方都是强调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比如“依法出生分第八”说:若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福布施,其福德是非常之多了;但是“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受持全经,功德很大,就是受持一个四句偈,其福也非同小可。

其他几处出现的“四句偈”意思与上同,都是指一个最小的意义单位,当然不是特指,而是任何一个。

为什么《金刚经》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在古印度,人们为记诵方便,习惯以偈颂的形式记载流传经教(我们都知道,偈颂是三藏十二部“十二部”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印度的偈又分二种。一种为通偈,总计三十二字,不论行数;一种为别偈,共四句,或是四言或是五言,或是七言、八言,别偈又称“四句偈”。所以《金刚经》中的“一四句偈”是泛指一个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好比我们现在说:“他连一个字都不认识”,或者“他一句话都记不住”,其中的“一个字”、“一句话”,有强调的语气。受持、读诵、为人说《金刚经》的功德很大,但你不能说受持其中“一个字”就如何如何,也不能说受持“一句话”就如何如何,因为,一个字,一句话都不足以表达最起码的法义,只有一个四句偈才是最基本的。

有的人看到《金刚经》中反复出现“四句偈”就费尽心机在不长的经文中寻找探索,以为找到了哪个“四句偈”,就找到了理解《金刚经》的钥匙;还有人自以为找到了“四句偈”,却在人前作讳莫如深状。凡此种种神秘主义倾向,皆与《金刚经》大异其趣,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嘛。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