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5年度第三期《禅师的话……》
 

《禅师的话……》

(泰)阿姜 查著

【编者按】 阿姜.查,是泰国东北部的著名法师,生于一九一八年,一九九二年元月圆寂。他童贞入道,年轻时从事经教、戒律的研究,并随当地禅宗大师修习。他曾依苦行僧的传统修行方式生活达数年,并在本世纪泰国最 伟大的禅师阿姜。满座下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

他是一位善用日常周遭事物来引出佛法实意,令弟子开解的禅师;也因此,他吸引了众多的东、西方人从他受教。

以下,是三篇阿姜.查的作品(他的弟子根据他平日的教诲整理)。奉献给读者,愿大家也能由此对这位泰国著名禅师的言教有所领略与感受。

戒、定、慧的旋转

佛陀教导离苦之道--苦的起因和实际的方法。我们的修行中,我只晓得这条单纯的道路--庄严的开始是戒,在庄严的中间是定,庄严的结尾是慧。如果你仔细地思考这三者:戒、定、慧三学,你将会了解它们实际上是一体的。

让我们想想这三种相关的要素吧!我们是如何修习戒的呢?事实上,在增长戒德当中,必须先由智慧开始。通常,我们说:守持戒律、建立戒德;然而,要使戒德达到圆满,就必须要有智慧去了解戒德的完整含义。开始时,你必须观察你的身和口,并去审视因果的过程。如果你去思惟(观)身和口,以了解它们在什么方式下会造成伤害,你就会开始了解、控制和净化因果。

如果你知道身体和言语的善与不善性质,你就已经了解该从何著手,方能舍弃不善的,而去做善的。如果你舍弃错误的而自己做得正,心就会变得坚定、不动摇、专一。这种“定”限制了身、口的动摇和怀疑。心专注时,碰到形色和声音时,你就可以去思惟(观)并看清它 们。由于不让心动摇,你将可以如实地看清所有经验的本然。当这种觉知相续不断时,智慧就生起了。

因此,戒、定、慧可以视为一体。当它们成熟时,便是同义了--也就是“圣道”。当贪、嗔、痴生起时,只有此圣道才能摧毁它们。戒、定和慧可以在彼此相辅之下增长,就如同螺旋状地依着色、声、香、味、触和法一直向上回旋。如此一来,无论什么生起,“道”永远在控制中。“道”如果强,就能够摧毁烦恼(杂染) --贪、嗔、痴。“道”如果微弱,心的烦恼(杂染)就会夺得控制权,然后杀死我们的心。如果色、声等等生起,我们却不知其真相,我们就是在让它们摧毁我们。

“道”与烦恼(杂染)是如此的并肩而行。学法的人必须永远在这两者间搏斗--就好像两个人在打斗一般。当“道”得势时,觉醒及思惟(观)就会增强。如果你能够保持觉醒 ,当烦恼(杂染)再次进入战场时,它就会认输。如果你的力量放在“道”上,它就会继续不断地摧毁烦恼(杂染)。但如果你很薄弱,“道”也微弱时,烦恼(杂染)就会取而代之,继而引来执著、愚痴、悲哀。当戒、定、慧微弱无力时,苦就会生起。

一旦苦生起,那些本来可以减苦的东西(戒、定、慧)就消失了。唯有戒、定、慧才使“道”再次生起。当戒、定、慧增长时,“道”又会继续不断地进行摧毁每一刻、每一个情况下造成苦生起的原因的工作。这种挣扎会持续到一方被征服为止,事情就解决了。因此,我建议你 们要不停地修行。

修行是从此时此地开始,苦和解脱及整个“道”都在此时此地。像戒、定、慧等教义,只指着心;但这两个互相竞争的元素--“道”及“烦恼”,会在心理不断搏斗,直到“道”的尽头。因此,运用修行法门是很累人、很困难的 --你必须依靠毅力、耐力,以及正精进。那么,真正的领悟自然会生起。

戒、定、慧一起构成了“道”,但这个“道”还不是真正的教导,不是老师所期望的,它只是会导引人至目的地的道路。例如说:你走在从曼谷到巴蓬寺的路上,路对你的旅程而言是必须的,但你是在寻找寺院,而不是道路。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戒、定、慧是佛陀真理的外壳,但却只是引导我们到真理的道路 。当你已增长这三个因素时,其结果便是最美妙的平静。在这平静中,声音、形色已没有干扰这颗心的能力了;也没有残留任何事物要完成。因此,佛陀说:毫无牵挂地放下你所执著的一切,那么,你就可以亲自体会这平静,而不再须要去相信其他人。最后,你将体会到圣者的“法”。

然而,不要太快去衡量你的进展。只管修行,不然,每当心静下来时,你就会问:“是这个吗?”只要你一这样想,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在修行道上并没有一个说明“这是往巴蓬寺的路”的指标,来为你的过程证明,只管丢掉所有欲望和期待,直接地去看着心。

地下水

“法”不属于任何人,也没有拥有者。世界生成时,它就存在世上了;然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对那些寻找它的人,它总是不动地、无止尽地存在,就像地下水- -无论谁掘井,都会发现。然而,不论你是否掘井,水永远都在,在所有东西的下面。

在我们寻找佛法时,我们找的太远了,我得过头,忽视了根本。佛法并不是远到必须用望远镜来看才能获得。它就在这里,最靠近我们, 我们真正的本质,我们真正的自我--无我。当我们领悟这个本质,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任何麻烦。好、坏、乐、苦、光明、黑暗、自我、他人,都是空无的。如果我们明白这个本质,我们旧有的意识就会死去,进而达到真正的解脱。

我们练习放下,而不是去获得。但是,在我们能够放下身心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真实本然。于是舍离自然会生起。

没有一样东西是我,或是我的,这一切都是无常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说涅槃 是我们的呢?因为那些领悟了涅槃 的人,是没有“我”或“我的”的概念的。如果有的话,就不能领悟涅槃 了。虽然他们明白蜂蜜的甜味,他们不会想:“我正在尝着蜂蜜的甜味。”

佛法之道要继续保持往前走的,但是真正的“法”是没有前进,没有后退,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在家的修行

大家经常问到关于在家的修行方法。在家的生活可以说是即困难又容易--易懂难行。就好像你手里握着一块炽红的煤炭,然后跑来跟我抱怨一样,我会告诉你丢掉就好了,但你却拒绝说:“不,我不要!我要它冷却下来。”既然你不丢掉它,你就必须学习非常非常地有耐心。

“我怎么能就这么丢下它呢?”你问,你可以丢下你的家庭吗?就在心里放下它,放下你内心的执著。你就像一只下了蛋的鸟,有孵它们的责任,否则,它们会腐坏。也许你希望你的家人能珍惜你,能体会你在某方面为何有如此的行为,然而,他们却没有。他们的态度也许是封闭的、心胸狭窄的。尽力去把事情说清楚,诚心 地做,然后放下。如果你有病痛去看医生,但他和他的药都无法治疗的话,除了放下之外,你还能做什么呢?

如果你认为是“我的”家庭、“我的”修行的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只是另一个苦的起因罢了。无论是与人共住或独处,都不要想要寻找快乐- -只要与法同住就好了。佛教能协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先修行和增长智慧才行。你不能把米丢进一锅水中, 然后就有煮熟的米饭。你必须生火,让水煮开,然后让米煮上一段够长的时间。有了智慧,问题终就可以经由对有情业力的思虑得以解决。了解了家庭的生活之后,你便能够真正地学习到业、因果,并且能够开始对你日后的行为谨慎小心。

在团体、寺院或静修院中修行并不因难,因为你会不好意思不去和大众一起坐禅。可是,当你回家时,就会发现其困难之处--你会说你懒得坐或找不出时间来。你放弃你个人的力量,而把你个人的力量投射到你以外的人身上- -或环境或老师。清醒吧!你是在制造自己的世界。你到底要不要修行?

就好像我们出家人必须在戒律、苦行上加紧努力,和增长可以导向解脱的训练一样,因此,你们在家众也必须这样做。你在家里修行时,应该试去更加注意基本的戒律,努力去更正你的身行及言语。实际地精进努力,持续不断地修行。对于专注心的修行,千万不能因为你试了二、三次,心无法平静就放弃。为何修行必须一蹴 即成呢?你已经让你的心毫无控制、随其所愿地到处乱跑多久了呢?你已经让它牵着你的鼻子到处跑了多久了呢?对于一、两个月仍不足以将心平静下来,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没错,心是很难训练。当一匹马真的很顽固时,一段时间不要喂它,它就会乖乖地服从。当它开始照着规矩来时,就喂他一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庄严之处,在于我们的心可加以训练。有了正精进,我们便会得到智慧。

过在家生活并修习佛法,必须在世间,但却又必须保持在它之上。戒行,始于五条基本戒律,每一条都很重要,它们是一切善行的父母。戒行也是拔除心中之恶的根本--拔除苦恼、烦扰之因。因此,把戒行稳固地建立起来,然后 ,当机缘现前时,就修行外相的禅坐。有时候,禅坐的状况会很好,有时则否。但不必去担心,只在继续就好。如果疑惑生起,只要明白,它就像心中的其它现象一样,都是无常的。

就在你继续修行之际,“定”会现起,然后就利用它来增长智慧。彻见喜与恶都是从感官的接触中生起的,而不要去执著它们。不要渴望成果或迅速的进展,婴儿们都是先爬,然后学走路,接下来才跑。只要坚固你的戒行,继续不断地修行就对了。——晓麟摘于《宁静的森林水池》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