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1995年度第二期 / 禅七开示 |
禅七开示 净慧法师讲述 明吾整理 |
善恶因果的肯定即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否定它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人生和生命的价值。善与恶是心作心受、自做自受,因果不爽的。明白这个道理,相信善恶与因果,我们心性中积极的一面就得以发挥,就得以坚持。由此,我们便最大限度地来运用我们心性中光明的创造性的因素,去发挥生命的真正价值。因此,我们说,善恶因果是最积极的、给人的生命以最大鼓舞的思想。它鼓舞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做善良的人、进取的人、优秀的人;向佛学习,向佛看齐,以至於成佛作祖。这样的思想,绝非象有的人所讲的是保守、迷信,相反,它给我们的生命以最充分的肯定,最充分的期望。 佛教认为,我们的生命有清净的一面和染污的一面。从染污的一面而言,生命无始有终-如果你开始了修行,走上了觉悟之路,染污的生命便得以结束;从清净的一面而言,生命有始无终-你在修行中,获得了觉悟,清净的生命便开始了。一个觉悟者,一个开悟的人是不会再迷失的,他始终把握着清净的航舵,因而,他的生命便是有始无终。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做为一个菩萨,一个大善知识,他会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觉悟,在于奉献。 迷者,持断见的人,看不到生命的永恒,执迷不悟地认为生命是一次性的。他们短见地认为今生善恶自己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不需要承担什么后果,于是及时和行乐,沉迷终日。在五浊恶世中行善,如逆水行舟。没有觉悟,没有志气,没有勇气毅力的人是不肯去努力的;相反,恶行、染污却顺水推舟,不用费什么气力。所以迷误的人,没有志气的人,心存苟且的人都容易流入恶途,因为恶行如落石下坡,不费力气!人,本身具有劣根性,发挥这一面是容易的;恰恰相反的是,人虽有清净之本,但要发挥清净、智慧的一面,却是极艰难的。在我们周围就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人是中庸的人,善恶时时有,不善也不恶;极恶的人是最少见的;极善的人,大觉悟大智慧的人也是最少见的、最殊胜难得的! 有物先天地,无心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作四时凋。 佛曾教导我们,要认识我们的心是先天地而生的,这也就是要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永恒。学佛修行的人一但真正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真正地、最充分地发挥生命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们心性中本有的智慧与光明由此而得到不断地显现。 讲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产生疑惑:生命究竟是怎样来延续的呢?佛教讲无我,又讲生命的延续和永恒,这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善恶业力自作自受的因果问题,是否有矛盾呢?在一般人来看,善恶、业力、自作自受因果关系一定应该有一个责任者,这个责任者是谁呢? 佛教讲,我们这个生命,这颖心是当生即灭,当灭即生,生灭不己的。“死”,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停止、消失,而只是生存的形式有所改变。佛教强调因果,在刹那生灭之间,因果相续:前一念不等于后一念,但是又不异于后一念,叫做不一不异相似相续。在生灭变化中,我们每个人自作自受的善恶因果也不会停顿,根本不需要找到一个另外的责任者,当体就是一个缘起法,一个业识之流,一个生命之流。 我们要仔细地理解、体会这个道理,在自己的心态上注意观察,逐渐地就会明白。生命相续、业果相续、善恶因果相续,这是法尔如是,真实不虚的,绝不会有错乱的时候。俗语讲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豆种到地里,不会结出黄瓜。 学佛之人一定要恳切地相信因果,才能认识生命的永恒性。只有如此,我们修行,做一切功德才真正有积极性。我们只有找到人们价值所在,才能够真正学习诸大菩萨、历代祖师那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才能真正去追求觉悟、自觉奉献。 佛陀教导我们的教法是世界上最积极的教法,对于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生命具有极其光辉的指导作用。可是,如此伟大的学说,人类有于自身的种种迷误、狭隘、有限却难以真正地理解,认真地真实地照着去做的人太少太少了…… 我希望在座的诸位,一方面在这里做好七天的修持,一方面不论何时何地要经常思维佛陀的教法,用佛陀的教法来指导我们今生的修行—一—生活、工作,在在处处,时时念佛依佛所行所说。这就是我平常经常强调的“将信仰落实于生活”也就是“生活禅”。这种方法,强凋佛法与世间法打成一片,在当今时代是最契合人们生活实际的。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大好的时节因缘。 无始以来,在我们的八识田中储藏了各种恶因缘的业识种子。修行人一上路,这些恶因缘的种子便会全部发动起来向你进攻,不让你逃脱烦恼的深渊。 这本有的业识种子,是自己多生积累的。它们使人在修行的路途中,越修仿佛烦恼愈重,愈修仿佛烦恼愈多,愈修愈仿佛觉得路走不下去了。在这样的时候,修行人更要发出精进勇猛之心,真正有一种拼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闯过这个难关。 另一方面,我们要修行,还有种种外在的干扰。有一个人修行,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了三界,波旬魔王的眷属就少了一个,他是不意的。因此,真正修行,魔王也要干扰。 我们每天早晚殿要念诵许多经文、咒语,乞求护法龙天的护持。这样做就是为了使我们的修持能够顺利,能够三门清净、佛法长兴:“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 那么,是不是所有修行人都会在这些干扰破坏下退失道心?我们应该如何来排除干扰,使自己具备种种条件以使修行能够顺利呢? 我感到,最重要的条件是四个:持戒;因果;正见;福德。 1.我们每个修行人在佛教中都具有自己的身份(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男居士、女居士),这是由于戒律的不同而得来的。每一众弟子都要严持自己身份的戒律、戒条,清净持戒。 2.每个修行人要有因果观念。深信因果,做到因果分明。 3.修行人要具足正知正见。 4.具足福德是修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福德,修行上会增加障缘、增加干扰。 以上四条,每一条都是最重要的,都是根本问题,是修行的先决条件。四条之中哪一条不具备,不具足,我们在修行路上都会遇到障缘。 柏林禅寺这几年来多次举行大型法会,每一次基本上都算是顺利清净的。但是,每一次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障缘。我自己确确实实是诚惶诚恐。深感自己的福德不具备,没有威德,没有福德因缘以使道场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安定、安祥,确保大众在道场中修行没有障缘。反省自己在四个条件方面,每一条件都有所缺陷。所以给道场,给常住,给大众在修行中带来了种种干扰。我希望我们常住大众也以这四条来检省自己、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修行才会减少障缘,在我们与居士同修的过程中才能够比较顺利地前进。 每一位在座的同修,在用功的过程中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宜操之过急。操之过急则欲速不达,反而会出现种种障缘。修行,一方面是要具备身体条件,另一方面要具备精神、心理条件,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身心不二。 我们定的这些香是根据多方的因素细致安排的,一天十多个小时。能够照这个钟点踏踏实实用功,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作息制度进行,每个人的修行则会顺利。佛经上告诉我们,修行象弹琴,弦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松,容易懈怠。紧,容易绷断。不紧不松才能弹出悦耳的音声。坐禅也是这个道理,睡眠、饮食要调理好,四大要调伏。就目前的状态看,我们的身心还是一个染污的身心,不是一个清净的身心。我们刚刚踏上修行的路途,还要靠饮食,睡眠来随时随地补充给养、恢复精神,养精蓄锐,以使四大调和。只有这样,坐禅,修行才有充足的身心保证,才可以有所收益。我希望大家不要忽略这一点。今后,无论是在寺里还是在家中,大家都要缓急适中,不可操之过急。 古人有一个说法叫作“久坐成劳”。七天来,大家很精进,也很疲劳,特别是初发心的人,坚持下来是要有很大决心和毅力的。 柏林禅寺第三次禅七已近尾声了。不少来参加打七的道友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受用,这是值得高兴的。柏林禅林的两序大众也为大家能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 但是在这次法会中,有两位居士由于在过去的经历中,心力、身力、修行方面曾出现过一些障缘。在坐禅的七天里,八识田中的业识种子全部躁动起来,出现了一点点不正常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在以往诸方打禅七的禅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甚至比这更严重的事出现。 当今每个人学佛,修行,要拜师,一定要择师而从。其用意就是要有位导师能够真正地来指导我们的用功、修行。禅修、打七要有人指导,不能盲修瞎炼,其用意也就在于通过善知识的指导能够使修行人步上正途,功不唐捐,踏实进步。拜师、择师,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要通过自己谨慎的抉择,考虑,发乎正心,存乎正行,抉于正见,福德具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缘得遇大善知识,才有福德在修行的路途上一往直前。 这次禅七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虽属正常,毕竟还是举办法会的柏林禅寺两序大众所不希望的。我想,在座参禅打七的诸位法师、居士也不希望在个人修行的路途中出现过大的干扰和障碍。反过来讲,干扰和障碍虽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在于福德尚浅,定慧不足的我们而言,却少有在干扰、障碍中得以增上智慧、增上福德,收益两全者。 昨天,我讲到了修行的四个必备条件:持戒,因果,正见,福德;今天,我又谈到了择师求法的不易。我想,这对大家日后的修行是会有所助益的。 修行,任何时候都不能不精进勇猛,但精进勇猛不是表面单纯的盲修苦练,那是幼稚的。修行,也不能疲沓,毫无生气,那样,悠悠忽忽中,大好光阴白白流失、空过。一味的猛练,自己的福德因缘尚不具备,生理、心理条件欠缺,业力翻腾难以驾驭,容易出观障缘。古人曾经讲:“宁可千日不误,不可一时着魔”这个话确实讲得非常中肯,对我们初发心的修行人有着很深刻的意义。 七天来,我根据佛祖的言教讲了一些修行的体会供大家参考。这些话平平常常都是我个人在学习修行中的感受。各位都是修行人,虽然是初发心也是多世累积而得。在今后的修行路上,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法门,那一定要根据每个人的根基。自己师承所在,自己适宜的修行法门更应慎重地选择、决定。 在目前来看,种种修行法门里,念佛、参禅这两个法门最为平实普通,实践的人多,受益的人多,现成的经验也最丰富。在座各位如果能在这两个法门中根据自己的根基和平时修行的效果有所选取,坚持不懈地努力,方法得当,松紧适度,我想会有好消息的。 修行的必备条件有四点:戒律、因果、正见、福德,这是大家都已知道的。在这里,我想再特别强调一下戒律的遵守。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身、口、意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缺口。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今天,是最后一次讲开示了。我在这里送给大家六句话: 参禅念佛,持戒第一, 随宜而修,绵绵密密, 终身不怠,大事了毕。 如果各位能够按照这六句话来做,我想,我们每个人的修行都会有希望。 七天来,由于常住上条件有限,对各位照顾得不周到,希望各位能够谅解。一切能够往道上会,一切就能够生起自在心,得到吉祥圆满。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