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1994年度第四期 / 赵州桥 |
赵州桥 契岸 |
得悉第一期生活禅夏令营于七月底在赵县柏林寺圆满结束,欣喜万分,同时也为自己耽于世事未能参加而深感婉惜。 想起三年前初到柏林寺时,诺大一座院落中只有几株古柏枯守着赵州和尚塔,满目凄凉,一片沉寂。当时寺里的得真师傅特地带我去游览了当地名胜赵州桥。 记得那天天气阴沉,水色幽暗。据说为现存最古老石拱桥的赵州桥就像在图片、影片中见到的那样,静卧于河之上。桥头的文物展厅里躺着几块早年的栏板,挂满四壁的照片已没有什么印象了,倒是记得那翻修过的桥面之上按神话传说刻意凿出的“车辙”和“驴蹄印”。 当年赵州和尚曾有过一些有关赵州桥的公案。记得其中一则是:当有人问他什么是赵州桥时,他回答说:“渡驴渡马。” 而今的赵州桥早已带着优美传说和无上荣耀“退居二线”,供人瞻仰了。桥东,一座钢筋水泥的新桥已承担了它的本职工作。新桥普普通通,既没有那长虹卧波的优美弧线,也没有柴王果老的动人传说,只是一座日日负载着车马行人的桥。 其实,赵州桥之所以为桥原在这一个“渡”字上。无论是“敞肩双曲拱桥”还是独木“略径”,桥都是渡人的。若没有这个“渡”字,它只不过是一堆石头,或顶多,是游人眼中的风景,考古学家的文物。 近年来佛教事业发展很快,无论是名山大寺吹不散的香烟还是理论界的谈禅论教,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然而,在这表面的繁荣之下,佛教是否也默默地面临着赵州桥的命运呢?附庸风雅者之与佛教,尚不及游人之与赵州桥;而佛学研究者眼中的佛教,恐怕也无异于考古学家眼中的“石拱桥之最”吧。更有一班以禅者自居的人或沉缅于文字游戏,或“萧洒”于放荡不羁,自以为高深莫测,超凡脱俗,实在是害人害己,佛教与生活,理论与实际始终是两张皮。如何才能让佛教真正发挥其启迪智慧、解脱烦恼、进化生命、严土熟生的作用呢? “生活禅”的提出使人耳目为之一新。让玄谈回归于实际,让理论落实于日常,一句话,还禅于生活,融禅于生活,真是直截了当。90年春初识净慧法师时,法师曾提到过自己感于时事所作的一首诗,记得最后两句是:“换汤换药真方便,能起沉疴即圣医。”在当今社会,在目前的形势下,愿“生活禅”成为一座新的“赵州桥”永立于河之上,渡天下行人。 这剂新药的滋味究竟如何,我想还是参加了生活禅夏令营的青年学子们最有发言权。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