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3年度第三期习禅心得选登
 

习禅心得选登

【编者的话】 本会主办的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活动定于7月20-26日在赵县柏林禅寺举行。自第一期刊登报名启示以来,编辑部不断收到各地来电来函,我们的活动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这使我们深受鞭策和鼓舞,谨致衷心感谢!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报名者未能如愿,特别是一些年长超龄者。对此我们深致歉意,恳请谅解,并热忱欢迎大家参加柏林寺8月26日-9月1日的“中元节报恩法会”和11月2-8日的“禅七”等活动。
下面选登摘录几篇习禅心得,从中一窥报名者的热情与精进之心。本刊下期将全面报导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活动盛况,并全文刊登主讲者的讲演。

湖南长沙易文殊

我们学佛就是为了了达生命的真谛,摆脱人生的诸多烦恼和痛苦,净化心灵,提高人类的品质。如果我们不将修行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难以达到学佛的目的。所以要将学佛、修行落在实处,就不单是要诵经、念佛和静坐,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平静、祥和的心态。不为外界环境困扰,从而正确地感受人生,积极地处理好各种问题,真正将无私、无我贯穿到自己的一切行动中,使人生变痛苦为快乐,断烦恼生智慧。生活禅为我们学佛修行提供了很好的方便法门,所以我希望能够有幸参加贵会组织的“生命禅夏令营”。

山东赵传伟

本人自知根钝业深,唯有诚心皈依三宝,不断精进,才能了却生死,证得菩提。现在我说说自己信佛后所得的种种利益:

1.心安了,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教书这一行,由于目前教师生活清苦,又加上听说同窗都挣了大钱,感到自己活得很窝囊,心中痛苦、迷惘。信佛后能够以因果的观点来看待这一切,了却生死,亲近真理比什么都重要。并且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自利利他,并无悖于佛法,这样慢慢就安心了。心安则烦恼少,不再为一些小事妄动无明,以往种种已成过去,未来如何要看我现在的行持,于是心地坦然,早晚修行,坐看行云流水,卧听天籁禅音,心中感到的只有进入新天地的自由、愉悦。

2.病少了,以前由于无明火盛,又加之贪嘴放逸,心火上炎,烦恼和疾病形成恶性循环。信佛后我坚持素食,一些同事担心我素食会导致身体虚弱,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证明,食素我的使体力和精力都比过去强了,病也明显减少了。

3.思维开阔了,科学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世间,并且这三维空间只有二百亿光年大,那么二百亿光年之外是什么呢?科学家还不能告诉我们。佛法却在我们面前打开浩渺无限而又奥妙无穷的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只是其中之一,并且充满无量苦难。佛的境界决不止是三维四维,佛的空间是涵盖三界,无处不在的。

湖南隆回谢文生

禅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摆脱获得对人生彻底的自我觉悟,成为一个具有优异人格的真正自由的人,融入永恒的觉悟生命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小小星球的短暂迁流变化之中,对自身的存在只有在深刻、彻底的探究之后,才会认识并了解人生的无常。我们应从中逐步获得人性的觉悟,这就是禅所要体现出来的精神。

在这条修行的道路上,是很容易退阵或跌落陷井的。能勇敢地不断探索下去,就必须走佛教的戒定慧的道路。我们应该勇敢地抛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世俗的自私的成分,在这不断地舍弃过程中,就会逐步摆脱世俗短浅的目光,获得开阔的胸襟,坚韧的毅力、安祥宁静而又纯洁活泼的情怀(定)。从无常中觉悟到人生的真谛(慧)。在这艰辛而漫长的探求过程中,戒定慧三者始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则无法前进。悟,是修行中一个突进的过程,一旦悟了,我们的心灵就会进入一个崭新而自由的觉悟天地,从此就可摆脱世俗束缚“戒”,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和宁静“定”,成为一个大悲大觉的人“慧”。

真正的禅者并非脱离实际。恰恰相反,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存在的一切,根本不会厌烦平凡的工作、劳动、学习和日常运作的一切。因为禅者摒弃了所有的贪欲、懒惰和卑下,具有敦厚的感情,深刻的责任心,具有坚忍、大度、宁静、庄严的人格力量,很清楚自己在生命的长河中是一朵小浪花,应该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欢乐、和平与觉醒。我们都应该坚定地走觉醒的人生之路。

北京成瑞岚

小的时候,在书上看到“禅”。记得一个老和尚说“不是风在动,是你的心在动;”记得一个老和尚向满水的杯中倒个不停。也不晓得这是在说什么,不晓得什么是“禅”,只是印象很深。

二十年的生活,吃饭、穿衣、上学,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学语言、学物理、学数学……丰富的知识,安逸的生活,只是啊,这一颗心总有一处不敢面对。辛劳忙碌、欢呼雀跃之时,会忽然呆住,想想这所有人是在干什么?“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我怜古人,我又岂非古人?这莫名其妙的人生,究竟是什么?看看天空,看看云,看看草木,分明感到它们在召示着什么,却又苦于无法交流。不敢独自凭栏,只为难以面对心里这一份焦灼。一样在生活,在哭、在笑,只有这最深处的孤独与恐惧,未曾稍离!

十九岁在大学里,始闻佛法,感觉这是一个新天地。但心里疑团重重,对它只有冷漠的理性。种种境界,未得亲证,怎生正信?如此在佛边走来走去,不能上路,又放不下。感恩这次到柏林寺。种种机缘,让我对三宝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闻无上精妙佛法,睹法师大德威仪,普光明殿庄严一拜,有一种东西来到心中,那是情、是信。一时不知身在何处,红尘浮动,心不能住。生起无限欢喜,无限感动,致于流泪。茫茫世界,始有皈依。

从此生活有了一种根底上的踏实感,只从解悟悟出生活的轻灵、单纯、幻妙,悟出真如无所不在。愿求证悟。得此“生活禅”夏令营好因缘,祈请增缘。

湖北武汉黄总舜

处处春风处处家

习禅心得

孤吟野店独伤嗟,萍踪蓬影足天涯。

好借灵心光一点,处处春风处处家。

这首诗是我去年从事心理咨询时写的,原赠给一位朋友,目的是希望他能自净其心,步入生活的禅境,消除百无聊赖、无家可归的异己感,重获恒久的心灵归宿。

现时代,由于人们固执地以自我为中心,错误地把自我同世界对立起来,企图以自我来统治整个世界,结果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生育人的大地因人类的妄自高大和麻木不仁,将自己的温情面目收藏起来,开始对人类不宣而战。人与人之间,因自私自利,变得就象一个个没有窗户的房间,彼此无法沟通。于是,世界变成了灰色,无可依恋,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感受不到自身生命被世界认同和肯定时的快乐。长久的与外界没有交感的生存的孤立,导致心灵的干渴和沙漠化,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的滋生与蔓延。

如何寻找生存的家?如何恢复人与自然的温情与友好?如何敞开个体心灵紧闭的门让无限的生命之光融注其间?如何使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感受到生命自我确证的快乐?在这里,禅为我们指导了光明之路,只要我们愿意顺着这条路精进不息地走下去,世界就会由污秽的地狱变成庄严的净土,成为我们真正的生存之家;在这个家中,整个宇宙生命与你融为一体,整个世界每天都是新的,向你不断倾诉绵绵无尽的禅悦!

禅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到无我,只要我们不再把大自然看作只为我们服务的对象,而看作同我一样是不二的真如,只要我们保持超功利的纯洁的觉心,我们就会真正地进入大自然永恒不竭的生命,体验整个宇宙生命诗意的存在。那时候,杂草中兀立的乱石;夕阳下迎风摇曳的红枫;孤冢畔凄切的乌啼;山坡上正埋头吃草蓦然间又抬头眺望远方的水牛;还有山洼里升起的一缕缕清淡的炊烟;横卧江边迎风鼓浪被遗弃的破船……这一切,都将成为有灵性的生命存在,就象构成音乐中跳动的音符,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的生命因此而更加充实,更加多彩。那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高呼:感谢自然!感谢生命!那时候,你会蓦然惊愕:在被功利欲望吞没的世人的眼中灰色无趣的大自然,原来竟是生命律动的画卷,可惜世人生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怠慢了它,错过许多好时光!

禅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做到无我,不再划地自狱,不再用自私自利的尺度衡量他人,不再陷在自我中心的夹缝中,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境域就象天地一样宽广。个体是有限的,单调的,只有他怀有无我的包容之心,与他人和谐统一,他才能真正地充实起来,丰富和完善起来。当我们慈悲为怀的时候;当我们与人为善的时候,当我们诚挚正直的时候;当我们忘我地工作的时候;我们最自由、最幸福、最快乐,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刻,我的生命才真正融入别人的生命中,被别人的生命所确证。也只有在那个时刻,即个体的生命与人类的命运融为一体的时候,他才觉得世界不再是陌生的异己的,而是迎接游子远方归来的家。我们若能处处按禅的要求为人处世,我们就不会发生心理变态,就不会苦闷彷徨,因为总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生命来补充我们,安慰我们,激励我们,使我们不惮于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换言之,只要我们心地无我,而是装着整个宇宙生命,我们才可以做到“大雄”,才可以做到四海为家。人太自私,就不可能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只属于那些无我的人。

禅还告诉我们,觉心常照,方可保持自身如如不动之本心,处于浊世之中却不被浊世污染。我们应当学会反省,学会忏悔,学会用无我的标准看待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落入边见,才能根除身上积久的陋习,才能对他人保持一颗恒久的纯洁的同情心,才能活得明明白白,而不是稀里糊涂!觉心使每一个体得以与本体世界沟通;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摆脱小我的束缚,而融身于整个宇宙浩浩荡荡的生命之流。在那里,你不再觉得孤独,不再觉得烦恼,诚如你于夕阳时分,独自坐在湖边,静静地倾听湖水拍岸的低低絮语一样:安祥、充实、欣喜!

总之,当你步入生活的禅境之后,你会觉得处处都是你的家:也许你孤身一人,可分明有许多看不见的生命在陪伴你;也许你并不富有,可你又分明什么都不缺少。你以你至纯至洁的爱心获得了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家,都是你的生命价值的无限丰富的显现。你的价值不在于你以武力征服了多少对象,而在于你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与整个宇宙生命交感的权力!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