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1992年度第四期 / 柏林寺生活随笔 |
柏林寺生活随笔 谢明鸿 |
“梆、梆、梆……”,清脆的打板子声划开沉寂的夜空,唤醒睡梦中的人们,柏林禅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上殿 我连忙起床,洗漱更衣,一切刚就绪,板又响了,一声声渐渐急促。黑暗中我踏着仍在沉睡的大地,匆匆走向普光明殿,前头依稀可见披着袈裟的身影,后面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当从大殿后侧绕到拜台上时,我眼前豁然一亮,大殿内灯火辉煌,香烟缭绕,在璀灿夺目的水晶灯的映照下,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犹如披上了金光,无限慈祥地迎接着每一位虔诚的佛子。“咚——”,大鼓敲响了深沉浑厚的第一声,只见柏林禅寺住持净慧法师威仪庄严、从容不迫地迈进大殿,朝时课诵开始了…… 鼓声、钟声、磬声、木鱼声、佛号声迂缓地、漫长地、和谐地在大殿里回荡着,悠悠扬扬飘入云霄。大地不知不觉苏醒了,法雨甘霖滋润着千年古柏,刚落成的普光明殿,红墙黄瓦,在晨曦下显得庄严古朴而又清新典雅,新修的塔院,肃穆整洁,燕子在天空回旋低鸣,赵州塔迎着朝阳巍然屹立,俯瞰着重光的大殿、返青的柏子。 我站在拜台上,凭栏而望,复兴的赵州祖庭尽收眼底,想象四年前这里一塔孤高、断碑残碣、蔓草荒烟的凄凉之景,不禁对主持修复柏林寺的净慧法师勃然起敬。瞳瞳晓日照耀着赵州塔,古塔再现的金辉不正是赵州和尚欣慰的笑容? 用斋 “梆梆梆……”,——吃早饭了。斋堂宽敞整洁,一切井井有条。院子里架有顶棚,夏天就在这大棚下用斋,能同时容纳二、三百人。这一切都是净慧法师设计改建的。法师极重视斋堂的建设,认为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保证佛事活动正常进行和僧众如法修学的重要因素。斋堂改建时,法师常常亲自带领我们冲洗清扫、搬凳运碗。而今,捧一碗香甜的小米绿豆粥,方觉古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岂止于风吹日晒的春耕秋割,要知道柏林禅寺是从一双筷子开始置起的,这里哪一处没有浸注十方的期待。法师的心血啊?! 出坡 斋堂外传来噹噹的钟声,招唤大家出坡(劳动)。今天的任务是冲洗大殿。当大家完成了各自的包干卫生区域的清扫工作后,陆陆续续向大殿走去,却见净慧法师已是挽着袖子,光着脚搭着拖 鞋,手握橡皮水管,正往大殿里冲洗地面呢。一位小沙弥拎起门边的拖把就往里迈,法师一把拉住他,说:“里面都是水,先脱下鞋袜”,看见小沙弥轻装上阵,法师又赞许道:“对!这才是干什么象什么”。我默默观察着,法师的一言一行,平等如常。抬头默诵殿内悬挂的由赵朴初老居士题写的楹联:“本分事接人,洗钵吃菜,指看庭前柏树子;平常心是道,搬砖盖瓦,瞻依殿里法王尊”,苍劲的书法,精辟的辞句,我由然生悟,法师的言行举止与赵州禅师的吃茶洗钵并无二致,不都是教人在日常生活中悟道吗?! 大殿落成盛典后,这还是头一回冲洗,所以水磨石地面上的积垢无法擦洗下来。于是法师就拿铲刀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刮地上的污迹,过一会儿又站起来用拖把擦掉刮下的泥垢。法师这种不辞辛苦、以身作则的精神使我回想起前两天他与一位小沙弥的对话。师勉励说:“要精进,干什么都要拿出勇气来。”答曰:“我有勇气。”师笑道:“连扫地也要有勇气。”沙弥不解,他每天都扫地的,师又道:“扫地的勇气就是一定要把地扫得彻底干净。”望着法师时而蹲下时而站起的身影,我忽然想起近代的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在长达一个世纪的禅者生涯中,老和尚为建寺安僧、振兴禅宗行脚不止。虚云老和尚世寿120岁,赵州禅师住世也是一百二十年,人们常说虚老是赵州乘愿再来,那么身为虚云老和尚入室弟子的净慧法师,今日又到赵州住持这千年的道场,必与赵州古佛有很深的缘了?我恍然超越了时空,眼前的净慧法师,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以及晚唐的赵州从谂禅师,仿佛一齐朝我走来,又化作那庭前巍巍的古柏,屹立在中原大地上,虽几度沧桑,仍一如既往地昭示行人。 大殿冲刷一新,游人香客纷至沓来,大殿门前比肩继踵,他们大多从县城附近而来。人群中不时传来喷啧啧赞叹声:“真好啊!”、“多亮哪!”、“你看,那灯就跟外国电影里的一样!”……听着他们由衷的感慨,我心中却有几分苦涩。这重兴的古佛道场,吸引人们的难道仅仅是五彩缤纷的鲜花和富丽堂皇的灯火吗?想到世人对佛教的误解,对禅的一无所知,想到古老文明的无人问津,心中更是沉重。看着前方古柏塔影下正向远道而来的在家弟子侃侃而谈的净慧法师,我心中又涌出无穷的希望和力量。当然,柏林禅寺重兴,给赵州老百姓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意识,给赵州这片沃土带来了发展旅游和经济的良机。赵州人有一天更要惊叹,这古柏危塔留给今人的何止是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是人类不尽的财富! 吃茶 中午,我们走出净慧法师的问禅寮,轻轻掩上院门,忽见一条只有铅笔粗、半尺多长的小蛇沿着墙根迅速向这儿爬来。嘘——,小蛇,莫非你也想听大和尚讲法吗?法师辛劳了半天,就让他休息一会吧。 天气闷热异常,看看天空的积云,方明白小蛇是来告雨的。回房沏上一杯新茶,翻开桌上的《赵州禅师语录》,时间就在风雨声中逝去。有僧来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师一指门外.说:“庭前柏树干。”学人来问禅,师直道“吃茶去!”赵州禅师就是通过这些随机施教,以方便化人接众,以平常心破迷开悟,使禅风遍覆大千。呷一口香醇的赵州茶,深吸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不禁心旷神怡。茶味、禅昧、味味一味,千言万语,不外吃茶去。 窗外的梧桐树是四年前刚恢复祖庭时种下的,如今已成大树,风过时,叶上积留的雨水涮涮落下。雨霁清朗的天空下,新栽的小柏树翘望着老古柏,古柏青春重焕,无比慈爱地保护着幼小的柏子。 “梆、梆、梆……”,暮时课诵的板声打响了。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