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1992年度第四期 / 月到中秋 |
月到中秋 (1992年中秋节讲于赵州柏林禅寺) 拙缁 |
今天是中秋节,古语说:“月到中秋分外圆”,所以这是一个象征圆满和团聚的节日。今天是阴雨天。看不见月亮,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天上的月亮,一月一次圆。我们的人生,在一个月中还未必能有一次感到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刻。因此,人生应该说是不圆满的,欢乐时少,团圆时少,自己感到满足时少,一年365天往往是在苦苦恼恼、不顺心、不如意中度过的。人生的痛苦与不幸伴着我们现有的生命一起诞生。这种痛苦在襁褓中已有感受,但无记忆.从出生到记事这段时间的苦已回忆不起来了。但人生的苦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任何人面对苦却是平等的。 人生既然是这样的痛苦,那我们怎样才能灭苦?怎样才能掌握生命的主动权呢?要觉醒.痛苦才能摆脱。觉醒的关键在于明白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都是缘生缘灭的。能这样观察问题就可以看得淡一点、空一点,于是痛苦也就少一点。也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佛教从根本上解除人的生活、思想、生命的苦恼,使人们活得潇洒、自在、安祥,这对现实社会人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信仰佛教或爱好佛教都会从中得到受用;若是对佛教有反感,认为佛教是迷信的消极的,则不会有受用。“满足感”是一个人的修养,不要贪得无厌,时刻想到还有别人,好处面前,将心比心,这样就容易感到满足。这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思想。感到满足但也要积极进取,只有想到别人的存在,才能真正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而为人民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只有佛陀是最圆满的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皈依佛,佛在哪里?佛在心中。从心中觉悟,才能美满自在。现在电影、电视上把佛陀描述成法力无边的神,事实上很多人也将佛奉为神来膜拜,而求神拜佛、赏善罚恶并非佛的本意。佛是具备无边的法力,我们每个人心中也同样具备这种能量,只要真正觉醒,息灭烦恼.打开枷锁,心灵彻底解放,能量也能释放出来,自然也就神通广大。电影、电视艺术没有从正面表现佛教的面目,从而引向人们对佛教的误解。不能明白佛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看到精神食粮的匾乏,民族意识的消沉,古老文明的无人问津,我心里很沉重。我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佛教存在的积极意义。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