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2年度第二期《宗门武库》注释·讲解
 

《宗门武库》注释·讲解

楼宇烈等

三十六,照觉禅师①,自泐潭②移虎xi③,乃赴王子谆观文④所请。开堂后,百废并举,坠堂小参⑤入室无虚日。尝言:“晦堂、真净⑥同门诸老,只参得先师禅,不得先师道”。师曰:盖照觉以平常无事、不立知见解会为道,更不求妙悟,却将诸佛诸祖德山、临济、曹洞、云门⑦真实顿悟见性法门为建立⑧。《楞严经》中所说“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⑨”,为隔上语,亦是建立。以古人谈玄说妙为禅,诬wang先圣,聋瞽后昆,眼里无筋,皮下无血之流。随例颠倒,恬然不觉,真可怜悯。《圆觉经》云:“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⑩ ”。又云:“末世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11 ”。岂虚语哉?所以真净和尚小参云:“今时有一般汉,执个平常心是道,以为极则,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并是依草附木,不知不觉迷将去。忽若问他,‘我手何以佛手?’便道是和尚手。‘我脚何似驴脚?’便道是和尚脚。‘人人有个生缘,哪个是上座生缘?’ 12 便道某是某州人事。是何言欤?且莫错会。凡百施为,只要平常一路子以为稳当。定将去合将去,更不敢别移一步,怕堕落坑堑。长时一似生育底人行路,一条杖子寸步抛不得,紧把著feng将去。晦堂和尚谓学者曰:“尔去庐山无事甲裹坐地去 13 ”。而今子孙门如死灰,良可以也。

讲解:

这一则讲的是宗杲等人对照觉禅师无事禅的批评。照觉主持东林寺时,曾批评晦堂、真净的禅法未得先师(黄龙慧南)之道。宗杲认为这是由于照觉主张和倡导无事禅,不求妙悟,将禅宗诸祖所宣讲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视作不自然的、人为的设造,并且将《楞严经》中所说的相关佛理视作虚假之语,从而认为禅宗诸祖谈玄说妙是得禅而未得道,认为他们诬wang了先圣,误导后学,是未得师道的精髓和生命,不能区分正邪的末流。照觉的批评可谓大胆耸人。宗杲则认为照觉之说才是颠倒正邪,良可怜悯。接着,宗杲引经据典批评照觉。《圆觉经》说,众生皆想成道,却不求妙语,结果只增长了见闻,执着于人我之见。又说,众生虽求善友,结果却遇到持邪见者,不能得正悟,沦为外道种性。这是邪师误引的结果,不是众生的过错。所引经文,前一段旨在批评照觉不求妙悟,执着我见。后一段则批评照觉是误人子弟的邪师。下引真净之语,是著名的“黄龙三关”,旨在启悟众生不要迷执分别见。破除分别见则不能“执个平常心”,无事禅不求妙悟,显然达不到“我手即是佛手”或“我手佛手兼举”的顿悟。宗杲引真净语,意在批评照觉执平常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又引晦堂语,意在说明照觉无事禅如甲壳一样拘限人心。最后以照觉子孙(门人)后继无人,即“门如死灰”说明无事禅没有生命力。 (孙尚杨)

三十七,佛照杲 14 和尚初住归宗, 15 专精行道,未尝少懈。深夜修敬罢,坐于僧堂 16 地炉中,忽见二僧入堂。一人庞眉雪顶 17 ,一人少年,皆丰姿颀然。杲心喜,自谓曰:“我座下有如此僧。”须臾,二人出堂,杲袭其后,见入佛殿中,杲亦随入。灯影赞煌,炉中尚有火,杲炷香礼佛。二僧复出,亦袭其后至殿前,偶失所在。自念:忘却香匣在殿内,回身取时见殿门扃钥 18 ,遂唤直殿行者 19 守舜开门。舜取钥匙开门,见炉中香烟未散,香匣在宝阶上,自不谕其故。妙喜 20 亲见佛照说,时守舜在旁,犹指以为证。

讲解:

这一则记载了大慧宗杲亲耳听到的一个神奇故事。

佛照杲禅师住持归宗寺时,兢兢业业,道行精湛。一日深夜修敬完毕,在室中歇息,忽见有二僧,一老一少,丰姿颀业,相继入堂来,很诧异,便随他们出入殿堂,焚香礼佛,可后来这老少二僧忽又不见踪影,而殿内的香烟却缭绕不散,佛照杲不得其故。后来他将此事告诉了大慧宗杲。这里可能是通过这老少二僧的神奇出现,来显示佛照杲禅师的道行精道。

三十八,大丞相吕公蒙正 21 ,洛阳人。微时生绪牢落 22 ,大雪弥月,遍干豪右,少有周急者。作诗,其略曰:“十谒朱门九不开,满身风雪又归来。入门懒睹妻儿面,拨尽寒炉一夜灰”。可想也。途中邂垢一僧,怜其穷窘,延归寺,给食与衣,遗镪 23 遣之。才经月又罄竭,再谒僧。僧曰:“此非久计,可移家属住院中房廓,食时随众给粥饭,庶几可以长久”。吕如其言。既不为衣食所困,遂锐志读书。是年应举获乡荐 24 。僧买马雇仆,备衣装,津遣入都下。省闱 25 中选,殿试唱名为大魁 26 。初任西京通判 27 ,与僧相见如平时。十年遂执政。凡遇郊祀,有所俸给并寄 28 阁。太宗一日问曰:“卿累经郊祀,俸给不清,何耶?”对曰:“臣有私恩未报”。上诘之,遂以实对。上叹曰:“僧中有如此人”。令具名奏闻,赐紫袍,加师号,以旌异之。吕计所积俸数万缗 29 ,牒西京令僧请上件钱,修营寺宇并供僧。其寺元是铁马营,太祖、太宗二圣生处。太祖朝已建寺,忘其名,其僧乃寺主也。太宗别赐钱重建三门,赐御书额度僧。吕公逐日晨兴礼佛,祝曰:“不信三宝 30 者愿不生我家。愿子孙世世食禄于朝,外护佛法”。犹子夷简申国公 31 ,每遇元日 32 拜家庙罢,即焚香发广慧琏禅师 33 书一封,加敬重之。申公之子公著 34 亦封申国公,元日发天衣怀和尚 35 书。右丞好问 36 ,元日发圆照禅师 37 书。右丞之子用中 38 ,元日发佛照杲禅师 39 书。其家世忱信痛敬,抑有自来矣。故录之以警后世。

讲解:

本则故事述说了吕蒙正一家世代信佛的由来。吕蒙正贫贱时得到僧人帮助,中举做官后感恩图报,不仅以其奉禄与僧,而且一家世代信佛。《宗门武库》选录此段故事是要说明,佛门慈悲,广救人急,故人乐于皈依。而皈依佛法又可荫庇后人,如吕蒙正子孙世代为官,是其证也。

三十九,保宁勇禅师 40 二上足:处清、处凝 41 ,同参白云端禅师 42 ,凝在侍者寮 43 最久。端有隔气疾 44 ,凝常煨芦菔 45 以备无时之需。端作傅大士 46 讲经因缘颂曰:“大士何曾解讲经,zhi公 47 方便且相成,一挥案上俱无取,直得梁王 48 怒眼睛。”举为凝曰:“怒底是什么?”此一句乃为凝说老婆禅 49 也,凝以为亲闻,故缀于颂下。后住舒州 50 天柱山,清住龙舒 51 太平,有大机辩,五祖演和尚 52 畏敬之。清谓凝曰:“吾弟禅乃是老和尚煨芦菔换得底”。

讲解:

这一则通过对保宁仁勇两名弟子的比较,说明不同根机的人所得不同水平的禅。处凝看来根机较钝,落于老婆禅尚不自知,因而遭到处清的讥讽。而处清的根机显然聪利得多,所以有大辩机,且为五祖法演所敬畏。 (楼宇烈)
四十,政和间有熏秀才,鄱阳 53 人,游洪州西山过翠岩 54 。长老思文,嗣佛印元禅师 55 ,亦是鄱阳人,遣二力抬篮舆至净相 56 ,所经林壑阴翳,偶见一僧,貌古神清,庞眉雪顶 57 ,编叶为衣,坐于盘石,如壁间画佛图澄之状 58 ,熊自谓曰:今时无这般僧,尝闻亮座主隐于西山,疑其犹在。出舆踧躇而前问曰:莫是亮座主么?僧以手向东指,熊方与二力随手看,回顾失僧所在。时小雨初歇,熊自登石视,坐处犹干,踌躇回顾太息曰:夙缘不厚,chong遇犹不遇也。

讲解:

此段是通过熊秀才在洪州西山的奇遇,显示有道高僧的神迹。也有劝人早日信奉佛教的意思。 (伍先林)

注释:

(1)照觉禅师:即江州东林兴龙寺常总照觉禅师,延平人,俗姓施。宋临济宗黄龙派僧。参见第二十七则注 12 。

(2)泐潭:在江西高安县洞山。相传唐禅宗曹洞宗良价禅师与其弟子本溪在此习禅。

(3)虎谿:在庐山东林寺前。

(4)王子谆观文:生平不详。

(5)小参:谓非时之说法。上堂称为大参,其规则较大参为小,故曰小参,又称家教。

(6)晦堂:即黄龙派僧祖心。见第十三则注。真净:见第一则注 10 。

(7)德山:唐代禅僧宣jian(782-855)剑南(四川)人,俗姓周,为青原第五世。德山常以棒打为教,所以有“德山棒”之称。《五灯会元》卷七有传。临济:唐代禅僧义玄(?-867)曹川(河南)人,俗姓邢,临济宗创始人,以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接引学者,机锋峭峻,常以大声叱喝显示机用,所以有“临济喝”之称。《五灯会元》卷十一有传。曹洞:唐代禅僧洞山良价(807-869)和曹山本寂(840-901),曹洞宗的创始人,倡五位君臣说,作风绵密。《五灯会元》卷十三有传。云门:唐末五代禅僧文偃(864-949)浙江嘉兴人,俗姓张,云门宗创始人,机风险峻。《五灯会元》卷十五有传。

(8)建立:这里指不必要的、人为的设造。

(9)语出《楞严经》卷二。原语为:“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10)语出《圆觉经》卷下。

(11)语出《圆觉经》卷上。外道种性:《圆觉经》依一切众生断理事二障之浅深迟速而区分五性。外道种性指信外道邪说而未知佛之正道之人。

(12)真净在此举出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佛脚”和“人人有个生缘,那个是上座生缘”,是著名的黄龙慧南接引学者的三个问题,世称“黄龙三关”。参看《五灯会元》卷十七黄龙慧南传。

(13)庐山无事甲裹:喻指东林常总的无事禅为拘人心胸的甲壳。

(14)佛照杲:宋临济宗黄龙派僧,宝峰克文的弟子,《五灯会元》卷十七有传。参见第十八则注。

(15)归宗:江西庐山归宗寺。

(16)僧堂:和尚住的卧室。

(17)庞眉雪顶:庞(Páng),通龙:庞眉,眉毛花白。此句与“龙眉皓发”同意。

(18)扃钥:扃,音(jiāng),门窗箱柜上的插关。扁钥,锁闭。

(19)直殿行者:在佛殿值班的杂役。

(20)妙喜:大慧宗杲自称。

(21)吕蒙正:字圣功,宋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一。曾三度入相,后以疾归洛阳。有重望,直言敢谏。善知人,荐富弼、侄吕夷简,后俱成名相。卒赠中书令,谥文穆。《宋史》卷265有传。

(22)生绪牢落:生活落魄。

(23)镪:银锭,泛指钱币。遗镪:赠钱。

(24)乡荐:由州县地方官推举赴京师应试。

(25)省闱:即省试,指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

(26)大魁:考中第一名,即状元。

(27)西京:今河南洛阳。通判:官名,与知府、知州共理政事。

(28)寄:这里指暂存。

(29)缗:成串的铜钱,一千文为一缗。

(30)三宝:佛家以佛、法、僧为三宝。这里指佛教。

(31)夷简:吕夷简(978-1043),吕蒙正之侄,字坦夫。咸平进士,真宗朝历任地方宫,累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以治绩为真宗所赏识。曾两度入相,封申国公。《宋史》卷3111有传。

(32)元日:正月初一。

(33)广慧琏禅师:汝州(今河南临汝,广慧院元琏,北宋临济宗僧,泉州陈氏子,出首山省念门下。

(34)公著:字晦叔,吕夷简之子。庆历进士,仁宗朝官至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神宗时为御史中丞。哲宗时,与司马光共为宰相,废除新法。卒赠申国公。《宋史》卷336有传。

(35)天衣怀和尚:参见第五则注 2 。

(36)好问:吕公著之孙,字舜徒,以荫补官,钦宗时为御史中丞。《宋史》卷362有传。

(37)圆照禅师:宗本,参见第二十二则注 2 。

(38)用中:当为吕本中,初名大中,字居仁,吕好问之子。《宋史》卷376有传。

(39)佛照杲禅师:见第十八则注 1 。

(40)保宁:寺名,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勇禅师:宋临济宗杨歧派僧人,俗姓竺,杨歧方会的弟子,通天台教。《五灯会元》卷十九有传。

(41)处清、处凝:未详。《续传灯录》卷二十有目无文。

(42)白云端禅师:宋临济宗杨歧派僧人守端(1025-1072)俗姓葛,湖南衡阳人。初依萘陵仁郁得度,后于杨歧方会处得悟,并承其法嗣。《五灯会元》卷十九有传。

(43)侍者寮:寺庙中为住持等服务的僧人们。

(44)隔气疾:中医称隔噎。患此病者有胸腹胀痛,下咽困难,常打嗝等症状。

(45)煨:用微火炖烧。芦菔:即萝卜。

(46)傅大士:傅翕(497-569),字玄风,号善慧,人称善慧大士、双林大士、傅大士等。受天竺僧嵩头陀启示而修禅,为南朝梁代著名禅僧。相传他为梁武帝讲经,“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圣师曰:陛下还会么?帝曰:不会。圣师曰:大士讲经竟。又一日讲经次,帝至,大众皆起,唯士端坐不动。近臣报曰:圣驾在此,何不起?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守端颂中说的“大士何曾解讲经”和“一挥案上俱无取”二句即指此。傅大士的主要著作有《心王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47)zhi公:zhi宝(418-514),又作宝志、保志、保zhi,世称宝公、zhi公和尚等。俗姓朱,少年出家,师事僧俭,修习禅业,为南朝著名禅僧。相传梁武帝“尝诏画工张僧繇写师像,僧繇下笔辄不自定。师遂以指繇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殊丽,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写”。守端颂中说的“志公方便且成相”一句即指此。《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48)梁王:梁武帝肖衍(464-549),字叔达,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公元502年推翻南齐,建立梁朝。他笃信佛教,天监三年(504)宣布舍道归佛,天监十八年(519)从锤山草堂寺僧慧约受菩萨戒,曾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著有《涅槃经》、《净名经》等的义记数百卷。设无遮大会、平等大会、盂兰盆会、水陆法会等,成为后代的法式。《梁书》中有传。

(49)老婆禅:指禅林中导师接引入学时一再亲切叮咛的禅风,含有轻蔑之意。

(50)舒州:今安徽潜山县。

(51)龙舒:今安徽舒城县西南。

(52)五祖演和尚:宋临济宗杨歧派僧人法演。参见第二十六则注 1 。

(53)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

(54)洪州西山:又名南昌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翠岩,寺名。

(55)思文:事迹不详。佛印元:佛印了元(1032-1098),字觉老,浮梁林氏子,少年入道,长好禅寂,参开先暹公得法,为云门文偃五世法嗣,与苏东坡、黄庭坚交游甚密。

(56)篮舆:一种竹轿。净相:寺名。

(57)庞:杂多的样子。庞眉,花白眉毛。雪顶,满头白发。

(58)佛图澄(232-348):西晋、后赵时僧人,原为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后以鬼神方术得后赵石勒、石虎信任,以佛教劝石氏施行“德化”,并大力向民间传播佛教。《高僧传》卷九有载。

(59)亮座主:蜀人,马祖道(709-788)的弟了,其后“隐于洪州西山,更无消息。”参看《五灯会元》卷三小传。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