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1年度第四期在虚云老和尚纪念堂落成法会上的讲话
 

在虚云老和尚纪念堂落成法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一年九月七日

一诚

尊敬的各位长老、大德,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海内外各位来宾:

首先请让我代表云居山真如寺全体僧众,向光临这次法会的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们聚集在虚云老和尚生前居室“云居茅蓬”的遗址上,隆重庆贺“虚云纪念堂”落成。这是云居山真如寺的殊胜因缘,也是江西省佛教界乃至海内外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

虚云老和尚是我国近代禅宗大德,他一生兼祧禅宗五家法脉,曾于鼓山传承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扶持法眼宗,延续沩仰宗。为曹洞47代,临济43代,云门第12代,法眼第8代,沩仰第8代。可以说自禅宗六祖慧能“一花五叶”后,唯虚公可谓接绍五宗法脉,弘扬正法眼藏,这在中国佛教史上实乃第一人。

虚云老和尚,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俗姓萧,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后改名虚云。十九岁时出家于福建鼓山,世寿120岁,僧腊101岁。在一百二十年的岁月中,出家生活长达一百零一年。在这长达一个世纪的“禅者生涯”中,其光辉业绩,有人概括为八点:一、建寺安僧;二、振兴禅宗;三、提倡戒学;四、兴学育僧;五、农禅并重;六、重视史文;七、爱国爱教;八、福利社会。这种评价是十分恰当的。 

虚云老和尚56岁时,在扬州高旻寺参禅,在禅堂因沸水溅手,茶杯落地,一声破碎,豁然大悟。终于明心见性,证见自性如来。从20岁到56岁,整整36年,经过无数苦行与禅定功夫,才臻此境界。当时作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56岁开悟后,修一切善法,不执一切善法;如金刚经上述,真正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悟后起修,几十年未曾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5月,虚云老和尚出席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应云居山真如寺僧众礼请,毅然来到永修复兴云居山真如寺。江西云居古刹,自唐元和年间开山,向为历代祖师最胜道场。虚公进寺后,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家风,组织僧众耕种田地,开荒造林,修桥筑路,参加生产劳动,发扬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经过数年努力,建成殿堂21座,雕塑佛像50余尊,寺庙建筑面积达6600余平方米,常住僧众达120余人。耕种土地250余亩,并经营寺院周围一大片森林。

1959年10月13日,虚云老和尚在真如寺因病示寂。

虚云老和尚舍化已有32年了,我们时刻怀念着这位禅宗尊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祖国实行了对内对外开放政策,名胜古迹、宗教场所受到法律保护。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我国的佛教事业又得以兴旺,充满着光明的前途。云居山真如寺不仅得到了全面修复,而且寺庙管理、农副业生产,正常的宗教生活等诸多方面均有了新的进步。为了纪念虚云老尚在发展佛教事业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复兴云居山真如寺的丰功伟迹,在海内外四众佛弟子的帮助支援下,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在虚公生前居室“云居茅蓬”遗址上,建成了“虚云纪念堂”。承蒙赵朴初会长慈悲关怀,亲笔题写了“虚云纪念堂”匾额。这次落成法会前,我曾代表真如寺全寺僧众的心愿和江西佛教界全体同仁的心愿,赴北京礼请赵朴老亲临法会。赵朴老因公务繁忙,不能脱身,而派代表净慧法师前来参加法会,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尊敬的各位长老、大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借此机会我谨向为修建纪念堂倾诚布金,贡献力量的诸位长老、大德、居士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谨向关心纪念堂建设的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将进一步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爱教的道路,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福体安康,六时吉祥。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