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1991年度第四期临济禅·赵州禅·安祥禅
 

临济禅·赵州禅·安祥禅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日讲于河北临济祖庭

耕云

能到临济祖庭来参拜是我很大的荣幸。千百年来,禅门就有“临济子孙遍天下”之说,到今天,几乎已经是临济子孙清一色了。因为临济禅的基础扎实,所以,它积厚流光,源远流长。我们可以说,在六祖大师所有弟子当中,最懂得尊师重道,最能表达法的伦理的人,就是南岳怀让大师。他开悟以后,还亲自侍候了六祖十五年,当侍者。侍者是很苦的,什么都干。六祖不赶他他还不走。因为他表现得有非常圆满的法的伦理。在法的方面,我有点体验,就是师道不立,修道不成。所以一定要尊师,一定要重道。从南岳大师到马祖、百丈、黄檗,然后传到临济义玄大师。临济义玄大师人非常忠厚老实。他除了修行念经、上殿礼佛,可以说从不问别的事。当时寺里的首座和尚就问他:“你来多久啦?”他说:“三年。”“那你问过师父什么问题没有?”“没有,我不晓得问什么?怎么问”“那你怎么不问问佛法最究竟、最真实的是什么?问问什么是佛法第一义?”临济受到鼓励便去问。话音没落,黄檗大师劈头就给他一顿揍。过几天他又去问,连问三次,挨了三次揍。临济三次挨打,被打得糊里湖涂,就跟首座说:“我要离开这里了。这里机缘不投,另找一个地方去参学。”首座说:“你走可以,大丈夫光明磊落,不能偷偷地走,要跟师父辞行。”临济就去找师父辞行。黄檗问他到哪里去。他说:“没有定所,哪里有缘,就呆在哪里。”师父说:“别的地方不要去,到高安滩头找大愚,他会给你解决问题。”临济见到大愚。大愚说:“你从哪儿来?”他说:“从黄檗那儿来”大愚说:“黄檗是大善知识,天下人都愿意上那儿去学法,你怎么倒离开呢?”临济说:“我三次问法,三次被打,机缘不契,不知错在哪里?”大愚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师父为你开悟累得够呛,你还说错在哪里。”临济这么一回想当时挨揍的感受,那一刹那是万念俱消,没有念头,完全无心。因为自己不晓得为什么挨揍,只有一念,就是疼。把这个疼字去掉,换一个字,就悟了。悟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大家知道,禅不是不用文字,是不立文字。禅只是一种感受,有一个字嫌多,没一个字嫌少,只是随缘,而不执着任何事物,只是一个心态。释迦牟尼佛、阿罗汉、圣人、小人、好人、坏人,其差别只在一个心态。悟的是什么?悟的是你生命的永恒相;悟是什么?悟是原本的心态;悟的是什么?悟的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所以然;悟的是什么?悟的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我是凡人,也不比佛少那样。其实,只比佛多,不比佛少。多什么?多出了执着心,多出了贪生怕死的心,多出了愚昧,多出了无明。这些,佛都没有。但佛有一样和我们相同,你找出来就是大彻大悟了。所以,临济经大愚这么一点,当即开悟。并说: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大愚说:“你刚才说在黄檗三次问法三次被打,现在又说黄檗佛法无多子,你到底见到个什么?”临济拉着大愚的手,抬起来,在大愚的胳肢窝里捅了三下。这个地方最敏感了,捅你一下什么感觉,自会明白:万念俱消,只剩一个字,不是疼,也不是痒,说出这个字就成功了。如果你了解这个字,悟了,就是大彻大悟了。不过,悟了以后也并非大事了毕,还要加功用行。因为理虽顿悟,事要渐除。因为开悟以后,我们从无量劫来的心垢、业障不能当下去尽,要慢慢去。

临济捅了大愚三下以后,大愚说:“你师父是黄檗,与我无关。”意思是说我不跟人家抢徒弟。结果,临济又回去了。这次跟以前风度不一样了,原来老老实实,跟小媳妇似的,不敢抬头,不敢说话。这回往师父面前一站,说:“我又回来了!”黄檗说:“你这家伙,来来去去,什么时候算完结呀?”他说:“我来来去去是因为你太疼我,所以,我又回来了。”“嗯,谁多嘴呀。”师父知道他悟了,一定是得了高安大愚的指点,说:“下次遇到这老小子,非好好揍他一顿不可。”临济说:“何必等下次,现在就揍!”说着拉着他师父就揍了几拳。黄檗说:“好,你这家伙敢摸老虎须了!”你看,人到了开悟的时候就是如此,打他师父几拳,感到非常亲切。他师父要打大愚,他就打他师父。这有几重道理:第一,师父和大愚不二,法门不二,境界不二;第二,自他不二,师父和大愚没有两个,在原本的心态上完全相同,不是相似,不是相等,而是全同。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因为每个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着一种执着,便形成了表面意识。人由于对客观环境的感应才有知识,把知识累积起来才有思维的素材,不然不能思想。要没有客观环境,你就不可能产生主观思想的辨别功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临济大师的悟是真悟,悟得非常真实、典型。乃至后来虚云和尚打碎了茶杯、烫了手,当下顿悟,都是一个脉络,如出一辙。那么为什么有的人烫伤,皮肤都烫烂了,怎么没有开悟啊?因为你求的不是这个。我们说,临济大师对师父的法的伦理,真是无话可说。对师父决非泛泛的关系,而是父子情深、心心相印。他是中国最杰出的、最典型的禅的行者,所以,我们能在临济祖庭和各位见面,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和胜缘。再说,石家庄这个地方,因为地灵,所以人杰;因为人杰,所以地灵。因此,我非常羡慕各位,这真是个参学的好环境,许多人求之而不得。大家有了临济、赵州两位大师的护念力,修行就容易成就。如果这个地方不灵,就不可能成为当时的祖庭道场。

说到赵州大师,那是中国独一无二,十分杰出的禅者,当时人称赵州古佛。不称大师、不称法师、不称禅师,而称古佛,是因为他在万劫前就成佛了。他表现的风度完全是佛、全同于佛。首先,赵州大师反对迷信。人家问他,什么是佛?他说:“干屎橛!”这不是毁谤佛吗?不是,正是对佛的赞叹。庄子说:“道在屎尿。”真理在哪?在屎尿。当然,不是说屎尿就是真理,而是说在真理范围内,只有一个,连屎尿都不例外,屎尿要例外,就跟真理对立了,所以,佛是干屎橛,显示了诸法平等,显示了不著一相,如如不动。《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为什么以色见不到如来呢?因为如来的意思就是如其本来。本来是什么?所有的哲学家都说,凡真理都是原来如此的,只能发现不能创造。有的宗教说世界是神创造的,一个礼拜把世界创造成了,这叫做“创造说”;一些科学家、天家学家持星云说,认为宇宙中的星球,由于向心力凝聚成一个整体,温度一降低,就变成了固体。不管你是创造说还是星云说,有一点得承认,就是世界原来没有,没有星球,没有众生。有什么?如来,如其本来,什么也没有。没有就是没有吗?没有就是有。有人说,你们禅宗讲没有就是有,有就是没有,那么,我打你一下,疼就是不疼,打就是没打。这是开玩笑的话。为什么说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有?这是有根据的。根据在哪里?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悟的是什么?悟的是缘起法,因缘所生法。人从何而生?由十二因缘而生。缘生的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空的。一般人对空误解,说妻也空,子也空,谁给你饭吃?天也空,地也空,你活着干什么?或者认为一切好比百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似乎人生是多余的,这是完全错误的,是消极的,是对空的曲解。佛法讲的空是什么?是无限发展的可能。你想,你家的院子太小,想种点花都办不到;客厅太小,想找朋友喝茶,只能找一两个,多了不行。所以,空才有活动空间,才有发展空间。空是体,也是用。这个水杯不空,谁买?买个喇叭,中间不空,就吹不响;你做一条船,不用铁壳,铸一块铁,又简单又结实,一下水就沉下去了,因为不空。我们学佛,就要心空,“心空及第归”嘛。我们看万事万物的实质乃是空,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缘是什么?是条件,也是个导体。比如,这个录音机,你把塑料、开关、电阻等等零件统统去掉,找一个永恒不变、原来如此、普遍如此、毕竟如此的录音机有没有?没有。而把这些零件组合在一起,就又是一个录音机了。所以,万事万物都是条件的组合体。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因为是组合体,此有故彼有,有了开关、有了电阻、有了塑料板等等,就成了录音机;此无故彼无,你把这些统统拿掉,就不是录音机了。所以人彼此一定要和谐,和谐才能安定,才能携手创造,共求繁荣。为什么说空是万有的素材呢?因为从银河系的每一个星球,以及我们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你找不到一个单一存在的东西,单一就代表不存在,单一就是不存在的别名。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原子,你把原子里的电子和质子分开,就会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不要电子、质子,只要中子,那不可能,那就没有了,空了。所以,万事万物,合者共存,离者消失,这是佛法的基本观点。一切有,从哪里来?原来没有宇宙、没有银河系、没有太阳、没有地球、没有万事万物、没有众生。众生从哪儿来?从空里来,众生到哪儿去?回到空里去。我们看到的种种现象,都认为是真实的。的确是真实的,但那只是一个过程,离了那个过程就没有了那个现象。人们说天长地久,那是胡弄人的。地球有一天也会坏的。各位了解这些,一方面要珍惜我们的相聚,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在这个浩瀚无涯的宇宙里,我们能相聚在一起很难得、很可贵,不要互相吹毛求疵,而要相互包容,多看人家的长处,这样容易调和,就会“此有故彼有”,就能凝聚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从空里来到空里去。也就知道赵州禅师说的“干屎橛”,显示了诸法平等,不但万法平等,“干屎橛”也平等。同时,显示了法身遍虚空,没有干屎橛。讲真实,整个虚空是生命之海;讲真实,任何都没有,连佛都是法身遍空,是一多不二。佛法讲大圆觉海,所有众生一一从流注的虚空而出。为什么说这么多?就是说赵州大师没有毁谤佛,没有对佛不尊重,而是对真理的肯定和认同。

赵州大师一生留下了禅的榜样。很多人参禅摸不到门,感到很奇突。比如,什么是佛?麻三斤!赵州古佛说法则是轻描淡写。江西来了人去看他。他问:“你从哪儿来?”“从江西来。”“噢,喝茶去。”湖南又来人看他。“你从哪儿来?”“从湖南来。”“噢,喝茶去。”这时候,他那里的上座奇怪了,问赵州大师:“怎么江西、湖南来人都让喝茶去?”“上座!”“有!”“喝茶去!”

赵州茶,云门饼天下闻名。对三个人都讲“喝茶去”,内容各有不同。他以这极为平常的语言、极为通俗的手段来接引有缘。他一直到八十多岁还在行脚,到处参访。人说你这么大岁数了,歇歇吧,还跑什么?他说:“我遇到会的跟他学;遇到不会的我教他。”其实,他老人家早在三十多岁就桶底脱落了,他是为法而忙碌。他活到一百二十岁,和近代的虚云大师是一样的。所以,有人说虚云大师就是赵州转世,这个我不敢说是不是。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便是净慧大师和赵州大师有很深的缘。不然,为什么赵州转世的,虚云和尚又当了他师父,他成了虚云和尚的入室弟子?不然又怎么到了河北?所以,净慧大师和赵州古佛缘法很深,世世不散,出世都遇到一起。因此,他才有缘在赵州这样一个一千多年的道扬来住持、弘法。所以与法有缘,与师有缘,与各位有缘。大家不要辜负了这个因缘,有这么好的导师应该一日千里。我们在座的还有很多杰出的有修行、受人尊重的法师。只有杰出的第一流的法师才能驻锡在第一流的道场。我们的道场是不是第一流的就看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精神。讲到这里,我们知道,禅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唯有禅宗是纯中国的佛法。达摩为什么西来,因为他当时很悲哀,认为印度人已经没有这个福报了,说通俗点就是气数尽了。所以佛法一定要转移到其它国家。他的禅功深厚,观察之后认为只有中国的文化土壤才能适合大乘的菩提种子,说:“震旦有大乘气象。”于是不辞万里关山到中国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九死一生的。为了什么?为了法。他在中国遍访各地,有人嫉妒他,有人认为他是婆罗门洋鬼子;一些外道怕他的法大大弘扬,自已没有出路,便谋害他。达摩几次中毒,吐出来的食物都冒烟。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厚。说很多功夫是达摩传下来的,很可信。达摩等了多少年,把二祖慧可大师等到了,把法传给慧可,他才回印度。由达摩到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这五代,叫如来清净禅。还没丢掉印度佛教的色彩。到六祖慧能大师完全摆脱了印度那一套。六祖大师的方法正确吗?很正确。叫做无为法。他无所求、无所念、无所为。他不修功,但是功夫天下无敌。行昌去行刺,砍了三剑,一点都没砍伤六祖。六祖说:“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你是邪剑就不能伤正人。你想六祖功夫如何?他老人家没练过金钟罩、铁布衫,但是刀枪不入而且金刚不坏,现在他的真身还端坐在广东南华寺。经过多少朝代,多少变化,他坐的木座烂掉多少个,而他老人家的法身没有损害,安然无恙。功德之所积,这不是常识所能解释的。(不过,我们确也不必太相信常识,因为常识如果是真理的话,我们就已经进化到了终点。实际上,进化还没到五分之一。所以还早得很,还有太多美好的未来)。由此可知,禅到了六祖以后,就已经完全不同于印度了,也不同于任何一个宗教,几乎看不到宗教气息。而他的徒弟、他的子孙云门文偃大师说:“释迦佛出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当初如果我在场,就把他一棒子打死喂狗。”都是出自一个源头。其实,云门骂佛是真懂得报佛恩。他表示:我懂了佛的意思,不是叫我崇拜他,而是向他看齐并要超越他。云门讲出打死佛这句话,就显示了云门文偃为尊。所以禅门有句话:“养儿不如父,家门一世衰。”儿子如果比不上爸爸,家道就要中落、衰败。而师徒如父子,出家人都认释迦佛为师。所以,他的徒弟就是他的儿子。其实,徒弟比儿子还亲,父子还有反目之时,师徒的信仰相同、理念相同、情感投入相同、生活境界相同,等于一个人。所以云门的表现很好,和赵州大师说佛是干屎橛一样,都表现了法的精神完全平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禅的活泼、深邃。但表现出来的又非常通俗。“吃茶去”三个字,多么平常,却妙用无穷。

六祖慧能大师在家的徒弟很多。为什么?他主张“在家修行亦得,不由在寺。”在家修行也可以,不一定在寺庙里。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免角。”就是说,佛法是在现实里发生的,人的悟道也不能离开现实的人生,否则,等于寻找长角的免子。所以,生活就是道场,是个大熔炉,要锻炼你、锤打你。你能承受得了就是好汉。大家知道,钻石是煤炭的同位素,它为什么那么可贵?因为它经过高温、高压,受尽了压迫、折磨、冲击,才更坚强,分子密度大,才值钱。我们受不了,就不值钱。

禅宗是纯中国的、纯土产的,它表现在文字上有一种飘逸感,表现在生活境界上有一种超越感。什么是超越感?它既淑世又出世。淑世,就是和光同尘的,就是认同公认的价值标准,没有反常的东西,也没有惊世骇俗之谈;出世,是说他的心是出世的,而他的行为的点点滴滴是和大家公认的价值标准相同的。

同时,禅既具象又抽象,表现在艺术上有一种禅画。禅画是具象的,但看起来又抽象,它完全扬弃了价值的压缩,完全扬弃了外在的观点,完全凭自己毫无压迫、毫无拘束的性灵活动去一笔一画地作画。所以禅画既具象,看去像什么东西,又抽象,似乎又不像什么东西。表现在文学上,它充满着灵性的闪烁。表现在学术、哲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禅,中国的儒家思想就中断了。大家知道,到宋、明的时候,儒家思想已经僵化了。“好马不配双鞍、一女不嫁二夫”,这无全是荒谬的,违反人性的,已经完全不是儒家精神。大家知道孔子的儿子死了,他的媳妇年轻,孔子把她当女儿一样嫁出去,还送了陪嫁。圣人不是东郭先生。所以,到了宋、明,儒学就变成了吃人的礼教,没了性灵;后来,禅宗渗入了。为什么叫渗入?因为这些读书人思想没出路,很痛苦,很烦恼,就开始研究禅学。因为禅学对他有启发,然后成为宋明理学,即程朱陆王(程颐、程灏、朱熹、陆象山、王阳明)四大派。四大派都批评佛教,说佛教不好,佛教出世。其实,宋明理学家们实际上是不披袈裟的和尚。他们吸收了佛教的营养,不知反哺,还骂和尚。不过那骂不是真骂,以骂为赞。象云门要打佛、赵州说佛是干屎橛一样,是赞美佛法。所以,王阳明的学说传到日本以后就有了日本的复兴,就瓦解了幕府政治。日本的禅宗,以临济禅为主流,也是来自中国的。所以说,中国是禅的家,而现在可以说石家庄是禅的家。为什么?就整体来讲,它不能说是禅的家,因为别的地方也有,但别的地方都是空房子,没人住,有人的地方就这一处。临济子孙遍天下,各省的寺庙都是临济子孙。但临济从这个地方发源、发祥,石家庄当然可说是禅宗的家。禅宗在中国已经和临济不二了,所以临济法门很重要,它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宗教哲学价值。

那么禅宗这么好,为什么不直接传授祖师禅?为什么要讲安祥禅?祖师禅的确好,但是它太深,一般人不理解,也不容易接受。“什么是祖师西来大意?”“庭前柏树子。”那谁懂?何以如此?因为禅的作略、风格就是超越的,超思维的,像“庭前柏树子”,用思维逻辑解不开,它的作略是以有言显无言;有时候以无言显有言,像“什么是佛法?”竖个指头,不开口,虽然不开口,你写上十万字的论文也写不完。那么,这么深怎么办,我们就来把它稀释一下,本质不变,还是酒,是淡酒,不那么浓了。当然,禅不是酒,禅也像酒。为什么?你一进入禅的境界,就有点微醺,像喝了酒一样,有点晕晕乎乎的。想要保任的不是别的,就是这个。佛教叫做三昧酒,也用酒来打比方。而祖师禅的酒味太浓,我们吃不消,所以,用安详禅来稀释一下,把禅的部分内涵当做外延;把内容搬出来当做外在,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安祥,是一种感受。人要一感到安祥,照照镜子,脸色都不同了,红光满面年轻了好多岁,烦恼攻不入,打不进,潇酒自在。而且亲和力即生,过去不答理的人都和你笑脸相迎。有人说,李居士你说的这太玄了吧?我这个人从来不说瞎话,真假一试就知道了。如果你这个人障很浅、缘很深,你打开《安祥集》看几页就来电了,就有感觉了。

如来禅的定义是保持如来清净心。如来,就是如其本来,也就是本心,还复本心,保任本心;祖师禅的定义是:外不着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安祥禅也是禅,但是禅的稀释与延伸。现代工业社会里,时间就是金钱。要信佛教,每天打坐几小时,哪有这么多时间,老年人还好些,退休养老了,年轻人不容易接受,在台湾上班要考勤,迟到几分钟要扣钱,迟到久了,工作要泡汤了。所以安祥禅的要求是:你昨天怎么过,今天还怎么过,今天怎么过,明天还怎么过。不要改变生活方式,不增加任何项目,不调整任何动作,要调整的是你的心态。如何调整呢?安祥禅修行的第一步就叫你反省。下边我就分别谈谈安祥禅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离执禅定。不管读书、读经、参话头,还是看《安祥集》,你看着看着离开执着了。怎么叫离开执着呢?比如你走在大街上看见什么东西,一般回家来都记得,想跟家里人说说,等你进入离执禅定以后,到大街上逛一趟,回到家问你看到什么了?我什么也没看见。人家还以为你说瞎话,的确如此,你要和我讲我相信,人会有这种心态;你看到了,但没有留下影象。跟镜子一样,什么东西来了,清清楚楚地显现,什么东西走了,它不是照相机,决不留下影象。这样的人,就决不会累,忙活了一天,到晚上好像什么也没做,不像过去的哼啊哈的累得慌。我们好多大居士一定有这种感受。

其次是去执禅定。为什么还要修去执禅定呢?因为“理虽顿悟,事要渐除”。还必须通过反省去执:过去有哪些毛病?哪些不对?都把他去掉。为什么必须去掉?佛悟的是缘生法、因果法。原因好才能结果好,结果都有原因,原因都有结果,二者互相呼应。这是科学。如果原因和结果可以随意变动,今天氢二氧一是水,明年氢二氧一是石油,那实验室还有什么用?所以逻辑学就有一条定律叫自然齐一律,大自然有个统一的法则,就是因果。人绝对是烦恼和错误同在,烦恼是由错误产生的。活着烦恼便不会有快乐、开心;毁灭与罪恶同步,你要犯法犯罪,第一步走向绑架的时候,同时就是走向毁灭。所以只有首先离执,心才能统一。比如,现在各位的心都统一了。我说的时候,你只要耳朵不背都会听得清清楚楚。而现在我一下打住不说,你找找有什么念头?你一个念头也找不到。这就是无心之心。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现在各位证道了,都成佛了。我恭贺各位。不过天下事,付出才能收获,你坐在这就悟道了,没那么简单,必须悟后起修。什么是修?打坐、念佛、都是修,不错,但还有更重要的,是修正你自己的想念、行为,修正你偏激的个性,修正你不完善的地方,使你的人格、内涵变得更完美。这就是悟后起修,但首先要悟。不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就没有修行的标准。这样我们就知道,安祥禅有它修行的步骤和起点,起点是什么?就是反省,要除恶务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的生命动力就是一个诚字,至诚地反省。诚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不二的文化精神。诚,包括诚实,但不只是诚实,还要“止于至善”。把你的理智选择到最正确、最至当的地方,再把你的感情投入理智,把这两点重合起来,在焦点上就能放出智慧的火花,开出生命的花朵。

西方学术有三类;主知、主情、主意。主知流于空疏、冷漠;主情流于执着、盲目;主意流于固执、顽强,都有缺点。我们中国文化独特的是一个诚字,一个诚,包括了知、情、意,而无其弊病。一颗至诚的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由衷,以由衷的心态去真正地反省,一定能成功。人生会通畅,智力会提升,不相信你试试,你如果做研究工作,成效就会提高,今年会比去年好,明年会比今年强。

昨天我讲,宗教有好多种,列出名单一万个也不止,你要分类就有四在类。理性的宗教,研究吠陀经的、研究奥义书的,很理智,但它流于空疏,不能和生活扣得很紧,不能和实际丝丝入扣;感情的宗教,信者得救,死后上天堂;肉体的宗教,打坐、苦行,在肉体上下功夫。其实,什么都逃不过“成、住、坏、空”,地球将来会有一天坏掉,你这肉体怎么逃得过?说长生是自我陶醉,天下的事没有绝对的,当然,肉体宗教也不无好处,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再就是拜物的宗教,河北有的地方拜五大家,还有拜大树的,这是对人的尊严的否定,对自己人格的放弃。这些宗教我们都不会去选择它。那么禅是什么宗教?禅是生活的宗教。讲保任,所谓热气不断。如炉炼丹,如鸡孵卵。炼仙丹,一歇火,丹就坏了;孵小鸡,孵三天歇两天,保险孵不出鸡来。所以,生活里不需要增加什么负担,只要稍稍留意,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就行。这叫做管带,象出门买菜带孩子,不要松手,一松手不见了就麻烦。所以管带的心要时时留意,只要不放纵它就是保任。

第三是无执禅定。到无执禅定,人就得到了大解脱,古人说:“悟了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还是这个人,还是这个工作,感受不一样了,很轻松,很愉快。过去人际关系不太好,别人看你一扭脸,现在你一扭脸,别人还追上来和你打招呼。不仅在单位,家庭也一天比一天和谐。这种状况,在座的不少人都可以有实际体会。这就是生活的宗教。所以说,安祥禅说到底,它的究竟是一个“安”字。第一,理得才能心安,心安理得,不太合逻辑,应该是理得心安。我们追求的道理,追求不到时摇摆不定,等到找着确定的道理,坚持了以后就心安了。这就叫做知之而后有定。第二、要求一切以和谐、安宁为好。自己的感受以安祥为无限妙悦、最高享受。小到个人,大至国家、社会,安才能产生繁荣、进步、团结。不安就会产生摩擦、冲突、瓦解。因此,安不光是个人生活的指标,对社会的幸福、进步、繁荣,也是必须的基础。安,是究竟的,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

有位居士问我,参禅可不可以念佛?禅净双修,当然可以。不过六祖以后,禅宗主要经典是《金刚经》。《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说,一切现象都是虚假的。如果,你看到一切现象只是现象不是真实,那你就见到那些没发生以前的状态了,就见到真理的本来面目,如其本来了。因此,如果你学禅念佛,就不用观想念佛,用实相念佛。念佛不观想,念念不断,念到像是在念,自己又没有要念。干什么?一留意,原来是在念佛。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至此便打成一片,性相一如,体用不二。什么是体用不二?体通用通,用而不住,名之为通,那就有了大成就。有了大成就,未来岁月就都是美好的,人生都是非常幸福的。

非常感谢大家这么热的天,耽误这么多时间到这里来听法,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祝各位觉行圆满,人生幸福,万事如意。谢谢! (无心根据录音整理)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