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1年度第一期美哉,安祥!──读《安祥集》有感
 

美哉,安祥!

──读《安祥集》有感

胜焘

近读台岛耕云先生《安祥集》,掩卷之余,颇感饱尝禅味,法喜充满,不禁从内心发出一句赞叹:啊!,美哉,安祥!

在北京读中国佛学院三年级时,我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年来,我东西奔波,南北驱驰,跋山涉水,到处参学,对禅宗参悟的结果,我的直觉是自己的烦恼比从前减少了,心境比从前平静了。但是禅宗的精神风貌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叫我用几个字来概括似乎又很困难。记得前年在都江堰市某寺过中秋节,时值阴雨连绵,同行者皆愁眉不悦,我独不然,谈笑如常,并赋诗云:“四山风雨独凭棂,今岁中秋失月轮。任尔阴晴复满缺,我心如镜自圆明。”现在我才恍然大悟,自己当时的感受若用“安祥”二字来概括,那简直是太准确了。

禅宗向来是被看作玄妙莫测,高不可攀的心地法门。禅是什么?古德道:“干屎橛”、“麻三斤”、“庭前柏树子”,真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不必说那数不清的公案了。我辈凡庸,根机愚钝,自然难以悟入。再者,在中国禅宗史上,有各种各样的禅,主要有如来禅、祖师禅,由后一种又衍生出口头禅、文字禅、野狐禅、葛藤禅等,弄得学人眼花缭乱,如坠五里雾中,使人对禅宗的精神风貌难以把握,今耕云先生深具婆心悲愿,不惜眉毛,方便开示,为我辈特地拈出“安祥”二字,实在是把禅宗的精神风貌和盘托出来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安祥”一词,顾名思义,是内心以及外表安闲祥和的样子。我们学习禅宗,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求得某种真理吗?是为了追求某种神秘吗?是为了身体健康、消灾免难吗?都不是。那是为了什么呢?耕云先生明白地告诉我们那是为了求得内心以及外表的安祥。你看,禅是多么地平易,亲切!

“安祥”──佛有佛的安祥,这充分表现在拈花公案及佛垂涅槃时,而这无疑是最究竟的安祥。菩萨有菩萨的安祥,观自在菩萨,从名号上就仿佛可以看出那安祥的神态。声闻、缘觉有声闻、缘觉的安祥,这可从十八罗汉及五百罗汉的造像上得到证明。祖师有祖师的安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为求心安为其典型代表。乃至佛教之外,孔子有孔子的安祥,《论语》载孔子困于陈蔡,弦歌不绝。庄子有庄子的安祥,《庄子》载庄子妻死,鼓盆而歌。诸葛亮有诸葛亮的安祥,《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上均有空城计的记载。就是我们一般修养好的人也有安祥,只不过与圣贤的安祥程度不同罢了。一个人要是离开了安祥,他就必然会活在空虚、无奈、绝望里。相反地,一个人如果得到了安祥,就必然会活得很充实、自信、满怀希望。因此,安祥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一日或缺的。

“安祥”既然这么美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耕云先生说:安祥是由心安无愧、保持合理的欲望不放纵私欲、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理这三条得来的。我觉得,要得到安祥固然要具足以上三条,但是其末后一条方是最重要的,即是要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理。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呢?那就是宇宙人生都是缘起性空如幻而非真的。必须对此坚信不疑,在处事为人中付诸实践,才能得到安祥,并且保持安祥,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处。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