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1990年度第四期 / 我对安祥禅的一点认识 |
我对安祥禅的一点认识 史朴 |
我以气功作入定之门,修习不已;后读耕云先生《安祥集》并习安祥禅。渐入下列境界:离一切外执,渐离我执,心灵自然而然地比较经常地处于一种充实愉快自由自在并不为外界及妄心所动的境界。以下结合我的修持状况谈我的认识,愿道友教我。 我修习气功,在修习中常能达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但修习之外这种境界就无法保持。深感这种境界的无常,后悟到练功重在守神若一,守神要在修德。修德要求敛七情,去六欲。这以后习安祥禅在日常生活中便渐入安祥佳境。 以后的修持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些小的功能,诸如查病、治病、部分预感、部分思维传感等。这些功能的出现,使我感到高兴。于是不自觉的开始追逐执着这些功能,执着于功能神通,我发现又渐离安祥。因功能而生喜心,因喜心而生用心用此功能自我表现,用心本身耗神不说,因用心不当,自我表现遭受挫折又生妄心,妄心妄念攀援,渐离原来的安祥态。 体悟到神通非究竟,更不有执着于神通,不能执着于自身所谓美好的体验之后,进一步的修持使我感到七情六欲确有碍于安祥。事情源于我一次偶然的发怒,这次发怒使我周身的器官感到从未有过的、持续的难受。我由此体悟到:“敛七情、去六欲”确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产物。于是我开始随时、随处、随事去“敛七情、去六欲”。 超过比较长的“敛七情、去六欲”方面的修持,随时、随处、随事地返观内照,我渐渐地感受到,自己开始能比较经常地处于安祥之中了,不像学气功时,仅能保持片时片刻的安祥。 这时,我渐渐体悟到:修持重在修心,修心重在去妄心见真心,妄心不除,真心难见。七情六欲是妄心的具体体现,妄心是因,情欲是果,因不去,果难除。欲“敛七情、去六欲”必去妄心。而去妄心可谓难矣。 曾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出家”,深感世间之罪恶、灾难、可怜。后来体悟到“想出家”也是一个妄念。“在庙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居家而修,如东方人心善。”“出家”又岂在形式。人之妄心好比金矿中之杂质,世间好比是炼之炉,妄心应在世间炼。金含杂质非真金,妄心不除非真心。欲见真金须炼金,欲见真心除妄心。妄心一时不炼,则一时不除;一处不炼,则一处不除;一事不炼,则一事不除;妄心一丝儿不除,则不见真心。世间这么一个大好的炼妄心的洪炉,何不精进努力,奋力把握? 有了上述体悟之后,我便开始随时、随处、随事炼心。不求彼,也不求此,甚至连安祥也不求,唯常自然地返观内照,可真是另一种“冷暖自知”了。 总之,习安祥禅,重在耕耘,不在收获。耕耘是因,安祥是果,不能舍因而求果?而耕耘要在炼心,炼心难就难在随时、随处、随事去炼,其妙也妙在这里。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