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1990年度第四期 / 《宗门武库》注释·讲解 |
《宗门武库》注释·讲解 楼宇烈 等 |
四、暹道者①久参雪窦②,窦欲举住金鹅③。闻之,夜潜书偈于方太壁间,即遁去。偈曰:“不是无心继祖灯④,道惭未厕岭南能⑤。三更月下离岩窦⑥,眷眷无言恋碧层⑦。”又曰:“三十八年⑧四海间,寻师择友未尝闲。今朝得到无心地,⑨却被无心趁⑾出山。”暹后出世无先…,承嗣德山远和尚(12),续通雪窦书。山前婆子见专使,欣然问:“暹首座出世,为谁烧香(13)?”专使:“德山远和尚。”婆子诟骂曰:“雪窦抖擞屎肠(14),说禅为你,尔得恁么辜恩负德?!” 注释: ①暹道者:宋云门宗僧,庐山开先善暹禅师。生卒年不详。《五灯会元》卷十五有传。书载其为“临江军人也。操行清苦,遍游师席,以明悟为志。”又载善暹曾先参德山慧远禅师,“后至雪窦,窦与语,喜其超迈。目曰:‘海上横行暹道者。’遂命分座,四方英衲敬畏之。” ②雪窦:宋门云宗僧,雪窦重显禅师(980—1052),智门光祚禅师法嗣。俗姓李,字隐之,遂宁(今四川)人。曾住翠峰山,乾兴元年(1022)住明州(今宁波)雪窦山资圣寺,后遂以“雪窦”为号。卒谥明觉大师。撰有《颂古百则》、《明觉禅师录》、《雪窦开堂录》等。 ③举住金鹅:推荐他到金鹅寺做住持。 ④无心:无意;祖灯:谓佛法的每代传人。德山慧远和尚曰:“昔日圣人互出,乃曰传灯;尔后,贤者差肩,故云继祖。是以心心相传,法法相印。”(见《五灯会元》卷十五,中华书局版第981页)。 ⑤未厕:没有侧身于,意为没有亲耳聆听;岭南能:岭南慧能,禅宗六祖。 ⑥岩窦:雪窦山,意指雪窦重显。 ⑦碧层:这里既形容雪窦一地的层层翠碧,又意指重显禅师本人。 ⑧三十余年:《五灯会元》卷十五作:二十余年。 ⑨无心地:成佛十七地之一,为第九地。 ⑩趁:赶出。 (11)出世开先:意为在开先寺(今庐山附近)任住持。 (12)德山远和尚:宋云门宗僧,名慧远,双泉仁郁禅师法嗣。生卒年不详。《五灯会元》卷十五有传。 (13)为谁烧香:禅宗僧人出世任住持,升座时要拈香酬谢传法之师。 (14)抖擞屎肠:意为呕心沥血。 讲解: 这则故事讲的是善暹禅师,曾在雪窦重显禅师处参禅甚久,雪窦也十分赏识他,打算将他举荐到金鹅寺这个地方去做住持。可是,善暹禅师听到后,却在半夜三更潜到方丈的房间,在墙上写了首偈,然后就离去了。偈的大意是说,自己也有意去做住持,传承佛法,但自觉尚未得到佛法的真义,恐不能胜任,只好离开此地。同时也表明自己在近三十年里,求学上进,对佛法有了一定的领悟。后来,善暹任开先寺住持,承嗣德山慧远禅师,又想和雪窦继续通信,便派专使前去送信。不料专使到得山前遇见一婆子,她将善暹数落一通,大骂善暹对不起雪窦,辜负了雪窦对他的栽培。 这里说明,禅宗僧人十分注重选师择徒。暹道者大概认为自己承嗣德山远和尚更为恰当,故离雪窦而去。但他也不忘雪窦的教诲之恩,所以出世后续通书信。山前婆子的非议,恐落世俗之见,不足为训。(陈继车) (五)云居舜老夫①,常讥天衣怀禅师②说葛藤禅③。一日闻怀迁化④,于法堂⑤上合掌云:“且喜葛藤桩子倒了也。”秀圆通⑥时在会中作维那⑦,每见呵骂不已,乃谓同列曰:“我必须与这老汉理会一上。”及夜参⑧,又如前呵骂。秀出众厉声曰:“岂不见《圆觉经》⑨中道?”舜遽曰:“久立大众,伏惟⑩珍重。”便归方丈(11)。秀曰:“这老汉通身是眼,骂得怀和尚也。” 注释: ①云居舜老夫:宋云门宗僧,名晓舜(宋治平中卒),瑞州人,洞山晓听禅师(?—1030)法嗣。《五灯会元》卷十五有传,称其“不谈玄不说妙”,禅法甚简易。 ②天衣怀禅师:宋云门宗僧,名义怀(993—1064),永嘉乐清陈氏子,崇宁中谥振宗禅师。雪窦重显(980—1052)法嗣。《五灯会元》卷十六有传,述其讲说禅法语颇繁复。 ③葛藤禅:葛藤,喻纠缠不清,《碧岩录·十二则垂示》:“却有许多葛藤公案,具眼者试说看。” ④迁化:谓释氏之死。迁者迁移,此处众生之缘尽,而化度之事移于他方之义也。 ⑤法堂:演说佛法之堂。百丈怀海*后,禅寺独设法堂。《禅门规式》:“不日佛殿唯树法堂者,表佛祖亲嘱受,当代为尊也。” *百丈怀海(720—814),福州乐长人,俗姓王氏,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他的《禅门规式》和《百丈清规》为禅门确定了一套最基本的制度和成规。 ⑥秀圆通:宋云门守僧,名法秀(1027—1090),秦州陇城辛氏子,住东京法云寺,天衣义怀禅师(993—1064)法嗣,神宗赐圆通号。《五灯会元》卷十六有传,称其“习《圆觉》、《华严》,妙入精义。” ⑦维那:佛教僧职,寺院三纲之一,纲维僧众,曲尽调摄;举唱念诵,以声音为佛事。 ⑧夜参:即晚参,佛教仪式。傍晚集会听住持说法或念诵。《祖庭事苑》卷七:“日晡念诵,谓之晚参。” ⑨《圆觉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唐佛陀多罗译,一卷。说“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只因“恩爱贪欲”和“妄念”才流转生死,若能舍度情欲,破除迷误,即“于清净心,便得开悟。”与《维摩经》、《楞严经》等为禅宗常用经典。 ⑩伏惟:表敬之语。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姆。” (11)方丈:亦称丈室、正堂等,禅宗寺院住持的住所,因此附《维摩诘经》故事而得名。《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 讲解: 这是法秀圆通与云居晓舜间的一桩公案。禅宗接化弟子讲究直指人心,不著文字,顿悟成佛。云居晓舜亦自谓“闻说佛法两字,早是污我耳目。”(《五灯会元》卷十五)当法秀圆通听到舜老夫当众诃骂其师天衣义怀为葛藤禅时,非常不满,准备以经论为根据与他争辩。云居晓舜却不等他说完就宣布夜参结束,径归方丈。这一方面是其“不谈玄,不说妙”直指人心的接引方式,另一方面也暗示法秀不必无谓地纠缠于事、理之中,反而隐匿了自己的本心。于是法秀也有所醒悟。(周学农) (六)湖南小景淳①,有才学,曾著《无缝塔铭》②,大通本禅师③用其语,《答无缝塔话》云:“烟霞生背面,星月绕檐楹④。”淳居麓寺⑤,律身精进,偶一夜,经行殿陛,失脚被,傍僧掖起,昏懵不晓人事,至于平生所著文字,亦不能晓。兜率照禅师,初游方⑥过麓,闻老宿⑦言淳事,照惊曰:“我此生参禅不明心地,亦如淳也,偶一失跌尚如此,况隔阴⑧耶!” 注释: ①湖南小景淳:生平不详。 ②无缝塔铭:无缝塔是指僧人之塔形墓。小景淳所著《无缝塔铭》全文已不存在,仅有大通善本禅师所引两句。 ③大通本禅师:宋云门宗僧,名善本。俗姓董,颖人。居东说法云寺,生卒年不详。 ④烟霞生背面,星月绕檐楹:《五灯会元》卷十六载:“僧问(本禅师):宝塔元无缝,如何指示人?’师曰:烟霞生背面,星月绕檐楹。’”意思是说,塔虽无缝,它照样可以背面生起的烟霞和绕檐的星月来启示人。这个譬喻是说禅家接引学人的方法,如即使不用言语,也是能接引的。 ⑤麓寺:寺名,在湖南长沙岳麓山。 ⑥兜率照禅师:宋临济宗黄龙派僧,名慧照。隆兴府南安郭氏子。生卒年不详。 ⑦老宿:对老年僧人的尊称。 ⑧隔阴:隔世之意。 讲解: 这一则公案通过讲述一“律身精进”,颇有才学的淳和尚之事,旨在使人明了参禅若只注意于律身才学而不能明心见性的话,后果是十分可怕的。最后以照禅师自我反省的话点出了参禅的根本在于明心。(邹剑) 七、吕大申公①执政时,因休沐日②,预化疏请言法华③斋。翌日,果到府第坐于堂上。申公将出见之,自念曰:拜则是,不拜是是。言大呼曰:“吕老子!尔好劳攘④,快出来!拜也好,不拜也好。”申公拜敬之。斋毕问未来臧否。言索笔大书“毫州”二字与之,不言所以。后罢相知亳州。治叠文字次,忽见二字在前,始悟前谶也。 注释: ①吕大申公:吕夷简(978—1043)。北宋仁宗时宰相,封申国公。《五灯会元》卷二载他曾向言法华问佛法大意。 ②休沐日:古代例定的休息日。 ③言法华:北宋时禅师,名志言(?—1048)。俗姓许。读《云门录》而契悟。时常独自嚅嚅终日,世传系诵《法华经》,因以名之。擅书。据说为人题字,初不解其意,其后多验。《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④劳攘:辛苦。 讲解: 这一则故事是说志言禅师于世事每每能前知。其为吕公题“亳州”二字即是一例。即便是此前大呼吕公出见,不必拘于俗礼,也在说明他预知吕公内心活动。(王宗煜)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