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0年度第一期编后语
 

编后语

腊去春回,《禅》刊又以新的形式与读者见面了。

编完了每一期的稿子,心里老觉得有些慊然之感。读者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文章 ?禅的文章应该怎样写才能适合一般读者的口味?今天谈禅的,有专门重考据的,也有专门重说理的,更有把禅说得一钱不值的。我们觉得只有将禅与自身的受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领会禅的精神,进入禅的境界。本期发表的几位禅学界前辈的文章,就是这种典范。做到了这一步,才不至于停留在语文文字上,更不会去贬低禅的价值。所以不论说是怎样圆融,也不论写得怎样头头是道,如果同实践脱节了,同自己的生命对不上号,终究是说食数宝,无补实际。我们希望透过《禅》刊这块园地,以禅为主题,既作学术上的切磋,更有生命上的共鸣。这才是我们办这份杂志的主要目的。检讨已出的几期《禅》刊,要保持上述两个方面特色,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一期贾题韬先生的《说开悟》与洪修平先生的《惠能行历与〈坛经〉略辨》两文,分别从教理与史实两方面作学术上的切磋,精勘细比,引人入胜,读来法味盎然。台湾耕云先生的《禅、禅学与学禅》则从探求心态入手,将一片安祥的禅境奉献给读者,但愿见者闻者, “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 ,时时惬意,秒秒安祥。陈重晖先生的《〈楞严〉十仙与气功修练》一文,从气功学的角度探讨佛道两家对待生命问题的不同态度,使读者知所向往,还得本真。

这一期还发表了几位读者读了《安祥集》之后所写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谈了他们对安祥禅的认识,语言朴素,感情真实,表达了人们对心态安祥的向往之情。佛教非常重视人的精神修养。佛教认为要使社会充满祥和之气,先要从人的内心的安祥做起。读了这一组描写心灵动态的文章,人们对佛教思想在促进人心净化、道德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或许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禅》今年改为大 32开本。改版后的《禅》刊由台湾耕云禅学基金会赞助出版,从某一层面来说,这未必不是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的一个契机。禅,像一座架设在人们心灵中的轿梁,沟通了两岸的禅心与人心。禅,又像是一轮明月,照在这边,也照到那边。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