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1990年度第一期 / 河北佛协工作的回顾 |
河北佛协工作的回顾 净慧 |
河北省佛教协会1988年1月8日组建筹备组织,同年5月18日正式成立,至今整整两年。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的佛协组织来看,本会的成立是其中较晚的一个,这本身也就说明了河北佛教工作不但起步较晚,而且困难也较多。 我最初接触河北的佛教是在1987年10月,当时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法务代表团的成员,带领十几位青年僧人到临济寺参加大雄宝殿落成剪彩仪式,看到临济祖庭中兴在望,满心欢喜;面对缺乏僧才的严重情况也深感不安。那次还陪同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代表团参拜了位于赵县城里的赵州从谂禅师塔,挺拔的古柏与巍峨而又残破的赵州古塔,仿佛都到了风烛残年,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过去和眼前的处境,整个赵州塔院断碑横卧,一片蔓草荒烟的凄凉之景,令人心酸泪落。想到昔日赵州禅风之兴盛,赵州思想影响之深远,而我等不肖子孙,没有能力来复兴祖师道场,实在愧对先贤,枉为衲子! 河北的佛教自清末以来一直衰微不振,民国初年虽有红螺山净土道场的弘扬,但地偏一隅,整个河北佛教并没有摆脱消沉的局面。北京、天津两大都市都在河北境内,当时两地佛教都有许多建树,但近在咫尺的临济、赵州祖庭荒废如此,却无人顾及,可见当时北方禅风之不振。禅门艳称“临济儿孙遍天下”,“天下临济儿孙”的祖庭在哪里?恐怕当时十有九人答不上来。 我接触了河北佛教之后,空有悲怆的情感,愧无振兴祖庭的发心,因为我自问学德两亏,也没有做实际工作的能力与韧性。 佛说因缘不可思议,诚哉斯言。这年的12月中旬,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绍良老居士告诉我说,河北佛教界及有关当局要我帮助筹备成立河北省的佛协组织,并为复兴临济、赵州两祖庭作些推动工作。听了周老的话,我深感责任重大,力不从心,不敢承担。在周老的一再鼓励与劝导下,最后只得勉为其难,愿为振兴河北佛教贡献微力。 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自己对河北佛教工作的难度并没有足够的估计。特别是河北佛教徒非常分散,佛教徒手中连一座像样的寺庙也没有(承德有普宁寺甚为雄伟,系藏传佛教寺庙),没有开展佛事活动的场所。临济祖庭仅有一座大雄殿,既没有人去烧香,更没有人去做佛事,旅游参观的人为数甚少,常年的门票收入微不足道。这样的一种局面,即使要维持临济寺的日常生活也非常困难,遑论寺院的基本建设。 经过四个多月的筹备,开过三次筹备工作会议,省佛协组织总算建立起来了。在这当中,我同河北省宗教事务部门的负责人以至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领导人都有不少接触。我深深感到河北的领导干部对宗教工作非常重视,对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但很认真,也很热情。他们那种平易近人、协商共事的精神和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我,增强了我承担工作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佛协以赵朴老为首的各位领导和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对河北佛协、临济祖庭的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中国佛协、河北省宗教事务局和正定县政府都专门拨款,支持恢复临济祖庭。这种支持和关怀,是河北佛协成立以来工作能够有所进展的根本保证。 省佛协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是设法加快恢复临济祖庭的步伐,积极为重建赵州道场做准备。我们非常感谢十方大德对祖庭的爱护,喜舍净财,共襄盛举。其中特别是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台湾耕云禅学基金会、广州本焕老和尚、香港宝莲禅寺、美国正觉寺、佛恩寺等团体和人士,为祖庭的重光,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没有来自海内外诸方大德的热心赞助,临济祖庭要想有今天的规模也是不可想像的。 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在佛协一班人的艰苦努力、惨淡经营下,从佛协组织的逐步健全到祖庭建设的次第推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佛协组织从无到有,在会务安排和人事配备方面,在事业经费的筹集方面,左支右绌,手长袖短,其中种种困窘之情,实难缕述。当地宗教部门对佛协的工作,始终抱热情支持的态度,尊重宗教团体的自主权,放手让我们独立自主地开展爱国爱教的工作。目前河北佛协已有四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是正信的居士,三位是灵岩山佛学院毕业的青年比丘。四人当中,两人主要负责佛协的会务工作,两人主要负责《禅》刊的编辑发行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必要的协作。整个工作班子具有佛教同见同行的特点,因而关系融洽,工作认真。尽管条件很艰苦,大家都不在物质利益上斤斤计较。特别是三位青年比丘,都是从南方生活条件比较优裕的大寺庙来的,他们放弃了富裕的生活环境和丰厚的经济收入,以佛法为重,以事业为重,来到河北佛协工作,其精神实属难能可贵。当然,年轻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不足之处?是百般挑剔、猛泼冷水,还是与人为善、扬长抑短?这不仅是如何正确对待青年僧人优缺点的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在今天佛教人才群星殒落、法门秋晚之际,我们尤其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僧才、使用僧才和爱护僧才的问题。 河北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佛教的重镇之一。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像释道安、僧一行等许多光照千古的高僧大道,产生过像临济宗那样的声震寰宇、影响深远的佛教宗派。在历史上,禅宗与河北有着非常殊胜的因缘,不仅有赵州、临济等大禅师在这里举扬宗风、开宗立派,而且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晚年也曾在河北弘法,最后圆寂于兹,建塔于兹。今天河北佛教显露出复兴的曙光,也与临济祖庭之重光密切相关。正因为河北与禅宗有大因缘,加上遍及全球的“禅学热”的鼓舞,河北佛协本着弘扬禅学、祥和社会、净化人心、提升智慧的宗旨,于1989年勉力创办《禅》季刊,为全国禅学研究和修禅实践提供一个交流信息的园地。我们的这一事业,得到了海内外佛教界与文化界的重视和支持。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赐题刊名,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广州六榕寺方丈云峰法师、南华寺方丈惟因法师等大德长老慨施印费,还有大批读者热心赞助,许多法师和知名学者不吝赐稿。来自十方的财施法雨,既是支持,也是鞭策,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办好《禅》刊的信心。今年《禅》刊改成大32开本,由北京三联书店代办印刷业务,台湾耕云禅学基金会赞助出版。我想,应将这一转变看作是《禅》刊的一个新的起点和本会弘法事业上的收获,将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工作逐步摆脱被动的局面,真正把《禅》刊办得像一本“禅”刊。 省佛协成立以来,我们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在修复临济祖庭的工程上。在各级政府、中国佛协和国内外佛教人士的支持、捐助下,从1988年6月开始,我们重新规划了临济寺的修复方案,目的在于使修复后的临济祖庭兼具禅宗寺院的传统布局和方便禅修讲学两方面的优点,结合整个寺院以临济禅师澄灵塔为中心的特点,提出了以中轴线为主体,前塔后殿,东西各建两排配殿,用长廊连接各殿堂的建筑构思。 临济寺现有面积1万多平方米,1988年以前,修葺了澄灵塔,建成大雄宝殿一座,僧房、办公用房共11间及寺周的围墙。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先后在大殿两侧建成法乳堂(三间)、传灯堂(三间),在东边建成僧房及厨房共17间,在中轴线澄灵塔前建成山门殿(明5间暗7间)。由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又征购了大殿后的8亩菜地,今后将在此修建藏经楼、莲池及尊客寮。从恢复临济寺的总体规划来看,目前已完成的修建任务只占四分之一,尚有四分之三的工程需要陆续进行。这些工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在大殿后建藏经楼等之外,计有东边第一排斋堂、客堂、延寿堂、传达室等;西边第一排禅堂、讲堂、回向堂等;西边第二参学寮十五间;并计划在山门殿两旁修建钟鼓楼。完成祖庭全部修建工程,尚须筹集资金数百万元。兹事体大,必须假以时日,全面规划,多方筹款,才能使规划变成现实。 在恢复祖庭的工作中,我们还对位于今赵县城里的赵州从谂禅师的道场柏林寺进行了初步规划。此寺即《传灯录》等禅宗古籍中提到的“赵州观音院”,是赵州开法传禅及灵塔所在之地,除了赵州塔之外,没有任何建筑物,而原来寺院的殿基,大部分已被学校及其它单位所占用。赵县人民政府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支持河北佛协修复赵州道场,做了大量工作。省宗教局于1988年5月12日批文,正式规定柏林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交佛教界管理使用并逐步进行修复。同年5月19日,中日佛教徒在这里举行了重建赵州道场柏林寺暨设立佛慈安养院奠基典礼。由于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所以恢复赵州道场在目前来说,要比恢复临济寺困难得多;而且主体工程的投资数额较大,在短期内要筹集近百万元进行一项工程实有力不从心之感。所以恢复柏林寺的工作只能采取积极准备、分期进行的办法,原来那种急于求成的想法颇不现实。目前柏林寺已用平价收回原赵县师范学校在寺基上修建的平房一百多间,重新修筑了围墙,并雕塑了一尊三米高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和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观音菩萨像。美国纽约正觉寺住持佛性法师及其信徒刘珍美居士为捐资修复赵州柏林寺及雕塑佛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的功德将同赵州祖庭同垂不朽。 省佛协成立后,还就保定、邢台、邯郸等地在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向当地主管部门反映了情况,提出了建议,有些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如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将邢台地区南和县白雀庵开辟为比丘尼道场,又如协助保定市成立佛协筹备组织,促进该市在家信徒的团结等,所有这些工作都对落实宗教政策、促进安定团结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承德市佛协作为一个独立工作的佛教团体,在这期间做了大量爱国爱教、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他们对省佛协会务的开展,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在此期间,本会同台湾耕云禅学基金会在佛教文化交流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该会向临济祖庭捐赠《大藏经》一部(100册),为修建山门殿赞助美元一万元。受该会的委托,我们印行了该会导师耕云先生所著《安祥集》二万册,一部分流通,一部分赠阅,极受读者欢迎,各地教友不断来信索阅或请购,有不少读者还写了读书体会。我们还协助该会在大陆制作了四盘禅曲录音带,由于从事禅曲演奏人员的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制作的磁带质量很高,受到该会董事长陈维沧先生的称赞。为了同本会商谈佛教文化交流事宜,陈维沧先生于1989年5月和11月两度来京,通过认真讨论和协商,双方对今后两团体的交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取得了共识。 在对外友好交往方面,以临济祖庭为中心,我们先后接待了来自日本等国的一些友好团体的来访。我本人于去年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应邀第二次访问美国,逗留三个月,在美籍华人佛教信徒王明慈、王明悲姐妹的大力支持下,于纽约创立了东海禅林和中美禅学研究会;本会副秘书长隆振法师也于去年8、9月间出访了新加坡。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了河北佛教与海外佛教的联系面,有利于河北佛教事业的振兴。 回顾过去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工作中成败得失的经验,目的在于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好的坚持,错的改正,不足的补上。在1990年中,我们将根据本会章程的规定,为修复祖庭,弘扬禅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出应有的贡献!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