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89年度第四期万顷波滔存心底
 

万顷波滔存心底

——《安祥集》读后

明非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祥的世界里,技术力量的膨胀使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过去的千里之遥对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言只不过是几小时的时间。这种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正在打破地域的乃至国家民族的界限。同时,这一切,也动摇了往昔较容易保持的祥和心态,使我们变得身不由己。我们仿佛踏上了一条一往直前的航船,除了前瞻,一切回顾反省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我们被迫一事接一事、一步接一步、还未喘息一下却已两鬓斑白看到了人生的暮年……不!人生不该这样身不由己!不该这样盲目如机械听凭莫名的外力支使!人本来有巨大的、潜存的基于自身的、自主的创造力,只是,由于我们很少自省、很少自我肯定、自行挖掘,这创造力才被忽视泯灭,人生也因此丧失了丰润鲜活的色泽。

然而,怎样才能找到把握自我的舵把呢?佛教禅宗无疑提供了一整套这样的方法,这方法既繁杂又简单。说繁杂,坐禅、静观、内省、参话头等等方法,都属于习禅者不可大意忽略的课程;说简单,刹那顿悟、山河粉碎,那里还需要那许许多多劳什子来扰乱我们的性灵。禅门本来最忌文字,却又无可奈何留下了一大堆的典籍,虽然都可视作障眼物,心神不宁希望借学禅而获平静者,总免不了要与这些文字打交道,这些典籍里,真能就自家体会说切实道理的,其实不多。这就使耕云先生的这一小册薄薄的《安祥集》,尤其显得可贵而且值得重视。

《安祥集》以安祥为禅的本质,可谓披荆斩棘,直探本源。安祥两字,道出来如此明白浅近,要找到需要千辛万苦、备历种种折磨艰辛;痴呆也安祥,再进一步,有何人安祥能胜于顽石枯木。但木石痴呆,徒有一幅貌似安祥的外观,其本质,不过是迟钝无明,实在担不起安祥二字,唯有灵明剔透却又能为而不著的那人中的智者,才真正提当得起这安祥两字。

追求安祥、习禅求悟,并非要追求痴呆麻木,这一点,常常被一些并不愚笨的人误解,即使聪明如郑板桥,也误以为这大智慧的、圣者的安祥为“装糊涂”,遂而书下其饱蕴牢骚的“难得糊涂”,心思未悟到透彻境地,笔底难淌出无声溪流,相形之下,倒是一些偶而澄心参禅的儒学先生,更能悟到禅门功夫的佳境,明道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之后,紧接着的一联乃曰:“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分明是悟到了真滋味,似随意实超越艰难的境地。

耕云先生习禅时久,人生变幻,多所经历,过来人谈安祥,实是现身说法。

这薄薄的一册小书中,处处透露着把握住生命根脉的智慧和清醒,处于透露着对于机械盲从随波逐流的转拨,也许,有人会把安祥看得轻易、会把习禅看得简单、会把掌握自家生命根脉的努力看得平常,耕云先生对此已有明白的开示:“禅适合哪些人参呢?应该是迎风屹立、逆流而上的人。如果因袭生活的惯性,一定会好逸恶劳,怕难怕苦,贪吃贪喝,重享受,怕劳苦,求享乐,最好是待遇很高,而不必做事,活在这种惯性里的人,是不可以学法的。必须反其道而行,逆风而上,否则的话,永远依着惯性去走,你就永远只是一部机器,永远摆脱不了机械性,也永远不能改变自己!”

经万千辛苦而得的安祥,不是麻木、不是痴呆,而是将万顷波滔尽纳心底的至动荡而后的大平静,是则可谓为真安祥、如来安祥、智慧安祥。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