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89年度第二期赵县柏林寺古今谈
 

融入僧团 建设僧团

刘连辰

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世称“古佛道场”,“畿内名刹”,创建于东汉末年,已历一千七百余 载。漫漫岁月,朝代变易,沧海桑田,几度兴废,为我国佛教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记下了赵县历史上佛教事业的里程。

柏林寺。创建时名观音院。历三国、晋、隋、唐、五代皆依旧额,因院居郡城之东,亦名东院。宋代改为永安院。入金,避卫绍王完颜永济讳,改永安院为柏林禅院。柏林寺之名始此,元代因之。明代,更名柏林寺,沿用至今。宋元间城池扩大,寺逐入州城东门内,即今石塔东路北侧。现定名为赵州柏林禅寺。纵观柏林寺的变化,大率以得人则兴,失人则废。唐代有高僧赵州从谂禅师驻锡,观音院名播海内,从谂为六祖慧能之三传,南岳、马祖之嫡裔,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在院弘扬佛 法垂四十载,道化大行,行业日隆,遂为一方宗主,世称赵州和尚。其玄言禅理,布于天下,时谓赵州门风,开观音院鼎盛之基。

五代乱起,丛林荒废,及宋一统华夏,太宗皇帝御书永安院每岁度僧一人。有“永安院度僧记”,铭刻传世。此可谓五代乱后的复兴时期。

宋室南渡,赵地归金,赵州改名沃州,时有“三千邑众”共仰法门,同发善愿,高起梵官。《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记》将功德勒石以昭后人。至元,柏林禅院进入了新的兴盛期,太宗九年(1237年)归云老人住持柏林禅院,经始丛林。乃广拓院基恢扩寺产,置水硙水碾,使库堂资裕,常往丰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禅院住持月溪长老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从而广之”。斯时,院内建有大殿、侧殿、法堂、厨房……,并于天历三年建成了真际禅师塔。禅院内规制井井,可谓宏且备矣。

明成化末年,道源长老住持柏林寺,增建了毗卢殿,嘉靖二十六年,住持僧鲁峰建成了大慈殿,将真际禅师石刻写真供奉殿内。至此,柏林寺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纵列着三座大殿。寺院规模,蔚为壮观。

清代,主要是维修前代殿字和增建一些附属房舍。明清两朝,赵州柏林寺堪称北方一大丛林。是时,寺内殿宇重重,宝塔巍巍,碑碣林立,古柏参天。

从真际禅师传禅到民国初年止,千余年来,中间虽时有衰微,然十方学法的僧徒,观瞻的名士,游幸的帝王,过往的显贵,代不乏人,遗迹昭传;有从谂法嗣,名载“灯录”;“龙凤”大字,残碑犹存;赵州画水,传为吴笔;成吉思汗,旨镌元碑;乾隆题诗,号称御笔。其他如文人题赞,雅客留诗,高僧法会,殿堂文记,更是书不胜记。

自北洋军阀、混战赵地,古郡名刹,历经兵燹,僧众逃散,殿宇倾圮,加之“八年抗战”、“十年动乱”,使劫后余灰,又遭横扫,千年清净丛林,竟成荒院,禅师开法之所化为废墟。仅余危塔凭吊斜阳,古柏默倚塔影,瓦砾遍地,残碑横陈。此情此景,令人叹惋不已。

近日,禅风播扬中外,赵州古佛道场,世人共仰。重建柏林禅寺,不惟赵人如大旱之望云霓,翘首而待甘霖,即华夏四众,海外大德亦认为重复柏林旧观,再振赵州门风,实为当前弘兴禅教刻不容缓的大事。是故,河北省佛教协会发起了重建赵州柏林禅寺的宏愿,首得 中国佛协的助资提倡,继蒙美国佛性法师等海外耆德解囊赞助。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使宏愿得偿。终于在1988年5月19日于柏林寺旧址上举行了奠基礼,安放了奠基石,名刹重光,指日可待。

重建柏林寺的主要工程是修复赵州从谂禅师塔,重建大雄宝殿、山门殿、天王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客堂、斋堂、僧房等;重塑释迦牟尼佛像、 西方三圣像,文殊等四大菩萨像。购请大藏经及应用法物。

设立佛慈安养院,修建二层安养楼两幢,供养一百位七十岁上下的僧、尼修行办道,安度晚景;建立莲池海会塔,安放亡者骨灰。

一俟全部工程告竣,将使古郡赵州,再现庄严法像,为赵州古城,增添迎宾佳境,体现宗教政策的正确;贯彻“团结起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贡献”的方针,藉以弘赞三宝,同报四恩。

愿我燕赵佛门四众共颂太平盛世,齐念阿弥陀佛!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