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1989年度第二期 / 语言的极限——读《禅》创刊号 |
语言的极限——读《禅》创刊号 明非 |
人类精神活动的领域比语言所能表达的领域远为广阔,当代英语世界的分析哲学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在为语言建立规范原则,而其不言的前提,无疑是对此一问题普遍共通的洞察。分析哲学在今天所有重要的发展方面都受到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影响,在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截然不同的两种哲学系统之中很少相同之处,不过,确信有一非常广阔的,非语言所能穷尽,甚或语言对之无能为力因而只当置之不谈的、神秘世界的存在,却贯穿了维特根斯坦一生的精神活动;欧洲大陆的解释学运动根源于一个与英国经验主义有着很大差异的人文传统,却不约而同地致力于语言问题、人文问题的研究。这不是偶然的。 语言存在极限,对于这一点,在欧洲思想波及东方之前,中国已经有许多思想家有了或明确或朦胧的意识。倾倒于欧洲思想脚下的结果是,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从事文化思想工作的中国人全都采取了西方的论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由于对机械理性的盲目推崇,一个时期,空洞冗长千篇一律的论文充斥于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并且直到现在,枯燥、生硬、僵化的现代新式八股论文仍然和严肃、深刻、高水平这样一些评价毫无根据地联系在一起,语言及其种种习惯性用法正为在成为越来越重的枷锁,漫漫闭封直至窒息中国的思想活力。 在这种状况下再一次唤醒对禅的注意是多么及时!一般人也许会以为,标准的禅宗立场是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而这将终止禅门宗徒与学人的对话,既然全面否定语言的作用那又怎么可能与立基于语言之上的学术活动产生有效的交流呢? 这些人肯定还没有开悟,而且误解了禅的立场。通过大量的灯史和公案,我们可以看到,禅曾经多么生动地参与了中国的思想运动,在那些真正智慧超凡的高僧大德的心中,禅是多么丰富多彩善于以种种人类习气所近的方式显露出来,尤其是通过语言,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活动最常见的一种方式,精美的语言象泉水一样滔滔不绝地从他们的口里、笔下涌出,妙悟的灵性如鹰隼一般凌驾于语言之上自由翱翔…… 不错,除了那些伟大的禅僧之外,能够如此驾御语言、作语言的主人而不是奴隶的还有诗人,不过,在禅宗建立之前,诗人及少数杰出的艺术家趋近禅悟的智慧,只是黑夜中一闪烁的星火,令人留恋却无法接续,禅宗的兴起使此智慧之火得以真正传承不息。 将记录祖师们开示后学的文集叫《指月录》,禅宗对待语言的立场正在此得到了绝妙的表述:语言文字是指引我们接近第一义的路标,没有路标,就可能误入歧途甚或南辕北辙,但过于看重路标、或者把中途的路标当作是最终的目的,那就跟将指月的手与月亮本身混为一谈一样愚蠢可笑了。勿执着于语言文字与抛弃语言文字并不是一回事。这一点,《禅》创刊号的《发刊词》里也有明白的陈述:“禅的本质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的。……然而,语言文字虽不即是禅,但禅师们为接引学人,指示向上一着,却从来也没有离开过语言文字……语言文字不即是佛法,佛法也离不开语言文字。”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受教育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书写能力也比以往有了普遍的提高,能够静坐在深山里领略默照禅的因缘只对极少数人来说才有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由文字导入禅修也许会成一时的殊胜法门。 禅宗对待语言的立场是否可以作为分析哲学所提问题的答案,这一点即使一下子还难以弄清楚,禅的传统的弘扬,在学术的范围内,却肯定能起到救治执着机械理性粘滞于语言形式的中国思想的某些弊病,何况,作为佛法的禅门,还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很遗憾,禅这一极丰富的精神宝藏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在社会中和学术界,禅引起注意还是近几年的事,《禅》季刊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对于显发祖师心灯,将对禅的浮泛议论引导到正知正见的道路上来,必定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禅》杂志由河北省佛教协会创办,是河北佛协恢复祖庭、重振临济宗风弘法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刊号分别刊载有日本著名禅学学者有马赖底、林雪光两位先生为《禅》创刊而作的专文,《禅的流派》和《隐元禅师和黄檗山万福寺的开创》,两文材料丰富,论述谨严。台湾圣严法师之《从小我到无我》酣畅融通,耕云大德之《禅的基本内涵》一文,则是以通俗语言阐述禅旨的一篇难得的佳作。 另外,作为《禅》杂志的主编,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的专题论文《试论慧能思想的特色》,对六祖慧能思想作了甚为精辟的阐述,《虚云和尚语录》则能使我们再闻当代禅门高僧的清音妙语,宋智明先生的《略谈禅定的理论与实践》,田光烈先生之《临济管窥》,对指导初学习练禅定、了解禅门历史,亦均有助益。 读完《禅》创刊号,可以发现,《禅》杂志既倡导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同时又颇具现代意识,具有容纳学者不同观点的胸怀,没有某些刊物难免的宗派门户之见,宗教行人的亲证与学术研究的成果并行不悖,正是这样的气魄,将佛法无边的雅量充分地表现出来。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